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台湾干燥机械考察与思考


安徽省农机协会会长 郭子超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干燥机械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农机化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为研究其发展中的政策,探讨发展规律,借鉴发达地区干燥机的发展经验,不久前,应台湾农机制造公会邀请,安徽省农机协会对台湾干燥机的生产及应用进行了考察,所见所闻所思,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台湾干燥机发展之路

位于宜兰县三星乡的三升农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考察的重点。这个企业主要生产10吨至130吨的干燥机械。董事长吴军港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刚坐下来,他就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的发迹发展历程。今年72岁的吴军港于1965年创办三升干燥机厂,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台湾的干燥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台湾是多台风地区,水稻收获季节正是台风多发季节。台风一来,暴雨、大雨、连阴雨不断,成熟或即将成熟的稻谷时常因阴雨得不到及时收割或晾晒而霉烂变质。每年气象台都会提前一周预报台风,而农民往往因怕台风,在水稻七成熟、八成熟时就急急忙忙的收割,抢时间晾晒,要不然就有可能导致颗粒无收。即便收下来,得不到及时晾晒也会霉烂,收获季节农民总是提心吊胆。由于稻谷收获后经常受损,台湾便鼓励扶持发展干燥机械。三升干燥机公司正是从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最多时干燥机生产厂商发展到23家。当时生产的干燥机一般都是小吨位的,起点比较低。为支持农民购买和使用,当地给予购机补贴。不管买几台,不管谁来买,统统补贴30%。由于干燥机既可以烘干粮食又可以储存粮食,再加上补贴,稻农发展干燥机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岛90%的农户购买了干燥机。干燥机成为农民家庭必备的一种机械。

台湾盛产水稻,一年种两季,这样干燥机的使用时间也延长了。没有购买干燥机的农户,主要依靠亲戚邻居帮助烘干,节省了场地,保证了粮食安全。代烘干粮食产业的出现,小吨位的干燥机逐渐向大吨位发展,五吨、十吨、五十吨,直到现在发展到130吨。大吨位干燥机的增长,出现了许多专门为烘干粮食的企业。当时烘干一斤稻谷,收一台币,农民能够接受,企业有利可图。烘干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民粮食烘干问题。稻谷损失的现象越来越少。许多企业直接收购稻谷烘干储存,甚至发展稻米加工企业,农民购买小吨位干燥机的越来越少,当地也不再给予补贴。现在台湾90%的农户不再拥有烘干机,稻谷收下来直接卖给粮食烘干企业。

大型干燥机发展起来之后,生产小型干燥机的企业自动转产或停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台湾的干燥机生产厂仅剩下两家,即三久干燥机厂和三升干燥机厂。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三久干燥机厂也来到上海建厂,发展的相当红火。

吴军港先生兴致勃勃地介绍,他发展的路子是先赚到钱,然后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建立品牌。他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创造了许多领先技术。他生产的太阳牌干燥机在台湾的占有量达60%,销售到东南亚。2004年进入安徽市场,相当受农民欢迎。

在台湾期间,我们还考察了三升产品的终端用户——亿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坐落在台湾水稻的主产县云林县。云林县地处云嘉平原,水质好,适宜水稻种植,生产的大米质量也好。

亿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粮食烘干企业。1987年组建了稻米加工厂,直接从田里收购稻谷,收购价格与当地农民协会议定。亿东企业是个家族企业,下属五个稻米加工厂,兄弟五人每人管理一个,承揽了全县的稻米加工。在考察了坐落于二仑乡的二仑厂和西螺镇的西螺厂时,我们看到,厂区的现代化水平很高。

据介绍,亿东企业与农民协作水稻面积1.6万公顷,在台湾的一千多家稻米加工厂中算是规模最大的之一。亿东使用的都是“三升”的干燥机,干燥机厂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产品维修保养。据介绍,该公司在培训、挑种、育秧、插秧以及收获各个环节均可实现全程协作。中央品质控制系统从收购、干燥、低温储存、脱壳、碾米、洗米、色选、包装、仓储全程电脑流程管理。亿东企业是世界领先的直立式碾米厂,储存过程减少摩擦,并以恒温控制,密闭碾制,全程稻谷不落地,能够有效提升粮食口感与卫生安全。同时,他们还是台湾最大的15摄氏度低温冷存中心,保持米质新鲜,总储量占台湾稻谷低温储存量的50%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稻谷 水稻 台风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