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宁都县自古称为“赣南粮仓”,水稻是该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1亿斤。近几年,宁都县农机部门大力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机械收割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下面就推进我县水稻机械化生产谈几点看法:一、把握好我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几个重点环节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指在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技术,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使用与各类拖拉机、水田耕整机等动力机械配套的旋耕机、铧式系列犁、水田耙等机具,完成大田的耕、耖耙(平地)等作业的技术。二是水稻制种育秧机械化技术。包括种子烘干、筛选、药物处理、工厂化育秧设备及杂交稻制种等方面的机械化技术。三是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四是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包括化肥深施和追肥机械化技术,植保、节水灌溉、秸秆还田和田间运输机械化技术。五是水稻收获机械化技术。六是水稻烘干机械化技术。包括移动式、固定式烘干机械化技术。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县重点推进的主要是机插、机收、机械烘干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水稻机械化插秧。推进机械化插秧的难点不在于“插秧”,而在于“育秧”。我县农机部门探索出的双膜育秧、软盘、硬盘育秧等育秧模式,大幅度降低了育秧成本,经济上具备了推广的前提。2010年上半年县农机局结合“百万农机闹春耕”和“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活动,举办了5期机插育秧与插秧机操作培训班、微耕机操作培训班和收割机操作培训班各2期,开展了4次送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培育了一大批机插技术骨干,为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推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第二个环节是机械化收获。近几年,我县机械化收获发展很快,农民群众已经广泛认同水稻机械收割的优越性。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对收割机购买实施适度补贴,鼓励农民发展水稻收获机械;二是加强跨区机收的组织协调,引导农机手通过跨区机收提高收割机的使用效益。第三个环节是机械化烘干。目前机械化烘干在我县发展速度缓慢,主要的原因是在我国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一家一户生产规模不大,发展烘干机械难以取得效益。一是烘干机一次性投入多,农民买不起,即便实施政府高额补贴,农民觉得还是不合算。二是烘干增加了粮食成本。在正常天气情况下,农民往往选择自然干燥的办法。为解决这种情况,本人认为主要应把粮食收储企业、加工企业、种粮大户等作为发展烘干设备的重点对象,切实加大农机购置和使用过程中的财政扶持力度,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依靠他们储备一定的烘干能力,确保粮食的丰产丰收。二、推进我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几个有利因素一是农民有强烈需求。解决水稻生产“三弯腰”的问题,是多少年来农民呼声最高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已经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的劳动观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繁重的“三弯腰”劳动没人愿意干,农民迫切需要机械化来替代。二是技术和装备基本成熟。通过近几年引进、消化和吸收,从育秧、插秧、收获、植保到烘干的全套机械化技术和装备,已经基本成熟,一些产品大批量投入生产,并且取得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成效,为我县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提供了良好的装备基础。三是经济效益合算。现在机械化插秧、收获之所以能推开,是因为它既能节本,又能增效,还省心省力。盘育秧大大降低了育秧成本,机械化作业成本远低于使用人畜力,使用机器更合算。
三、制约我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几个问题1、农业机械化投入少。一是由于农民的购买力相对较弱,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有限,再加之燃油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影响了农民群众购置农机的积极性。二是国家财政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不足。在各项农业专项资金中,农机事业资金所占比例少,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2、农机服务体系薄弱。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分散不规范,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缺乏更新,不利于农机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3、农民观念滞后。部分农民深受小农、小生产观念的束缚,缺少致富的信息,观念滞后,导致机具没有合理配套,作业服务范围狭小,机具利用率低,同时缺乏资金,导致机具更新、添购配套农机具困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粮食 拖拉机 认真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