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农业“生力军”扶持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平均每3个村有一个合作社盛夏时节,烈日当空。虽然户外温度早已超过了30摄氏度,人稍一活动便已汗流浃背,但北京老君堂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社长薛亚轩,依然带着工人在养鸡场里紧张地忙碌着。“晚上客户就要来取鸡蛋了,我们得抓紧准备。自从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我们的鸡蛋现在是供不应求啊!”望着活蹦乱跳的油鸡,薛亚轩难掩心中的喜悦,“看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条路是走对了”。薛亚轩从事油鸡养殖已经很多年,“以前我是一个人闯市场,虽然苦心经营,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销售渠道,不但风险大,而且收益很不稳定”。2007年,通过政府宣传,她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便萌发了成立合作社,与当地养鸡户一同闯市场的念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合作社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薛亚轩告诉记者,法律明确了合作社的办社原则和要求、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这让我们从一开始就能沿着规范化的轨道前行”。老君堂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便制定了比较健全的章程、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及服务制度,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理会,并配备了专职财务人员。“大家都是合作社的主人,一人一票、人人平等,遇到重大事项就由全体社员讨论决定,这充分调动了参社农民的积极性”。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前行”,“合”的力量迅速显现。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发展,老君堂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社员人数由最初的50户,增加到现在的320户,年销售鸡蛋65万斤,成鸡销售达4万只,创产值656万元,社员户均增收1.2万元。农民抱团闯市场,合作社挑大梁。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4.64万家,比2008年底增长了一倍多,大体上平均每3个村已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入社农户约2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2%,已涉及种植、养殖、农机、林业、植保、技术信息、手工编织、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成为了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扶持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宏观环境日趋优良,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孙中华介绍说,2003年到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3.75亿元。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从2004年起,农业部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建设,截至2009年已累计安排项目资金1.45亿元。“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办、政策扶持和典型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升级“火车头”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带动农业整体素质提升“过去荔枝由于品质差、安全标准低又缺乏品牌,销路不好,现在不仅价格翻了几番,而且还远销到了国外市场。”谈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前后荔枝产业的巨大变化,广东省廉江市良垌日升荔枝专业合作社社员李炽兵感慨万千。廉江是我国荔枝产地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荔枝生产、销售多依靠“单打独斗”,产业竞争力偏弱,农民时常遭受卖难的困扰。2003年12月,28户果农自发组建了荔枝专业合作社,共同闯市场。为了扩大影响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合作社成立之初就从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品牌、统一出口等方面着手,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并严格加以执行。经过几年的发展,“荔枝产业又焕发了新的生机”。6月20日,当记者来到日升荔枝专业合作社的货场时,几辆大号集装箱货车正在排队等候装车。“这些都是‘农超对接’的成果,装车后直接送进超市销售”,拍着整齐码放的荔枝包装箱,社长马洪俊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政府加大了帮扶力度,支持合作社通过“农超对接”开拓市场。“咱社的荔枝质量有保障、品牌有名气,再加上国家的扶持,如今销路早已不是问题了。”2009年,日升荔枝专业合作社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不错的销售额,而且还凭借着过硬的品质和规范化的管理,硬是把荔枝出口到了“绿色门槛”颇高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直接出口创汇15万美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个体优势转化成规模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进而形成品牌,赢得了市场。”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副站长赵铁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引导农户开展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组织农民发展优势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加快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社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带动了农业整体素质的提升,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火车头”。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0-7-12/nj_31580.html
上一篇 : 新华社:天山脚下麦收忙(图)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