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铁牛”发力黑土“掘金”


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曾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近年来,这里的农民不但住上了“小洋楼”,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有的还开上了私家轿车,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无论何时何地来到这里,你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现代新村气息。

这种变化的产生,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该村组建农机合作社催生的土地规模经营,这种大机械、大农业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粮食增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铁牛”进村催生“土地革命”

2003年春天,对于新兴村农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当村民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把省政府投入价值100万元的大型农机设备迎进村里的时候,村民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当年秋天,大机械的威力让老百姓服了气,平常需要一个半月才能完成的秋收,在“六铁牛”东跑西颠的“忙活”下,只用了半个月便全面告捷。不但省时省力,而且丢粒少,效果好。

秋收之后,新兴村党支部书记宋金贵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老宋说,当时村里作物一家一样,有的是大豆,有的是马铃薯,有的是玉米,连不成片,即便全是大豆,成熟期也不一样。为此大机械是南山跑一趟,北山跑一趟,很多油都浪费在道上了,他粗略一算,全村2.13万亩土地竟用了120吨油,白白浪费15吨油。不但如此,秋整地造成的“堑沟”竟多达1300多条,又白白浪费了500亩土地。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机械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宋金贵和村委班子成员经过苦苦思索,决定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组建农机合作社;同时按照自愿的原则,把土地从农民手中以高于市场20元的价格“反包”回来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此举得到了97%的村民的认可。为确保在规模经营中,农民利益不受损害,新兴村采取一年一承包的方式,并登记建档,在镇政府的监督下,阳光公开操作。2004年,新兴村集中起来的耕地采取了统一供种、统一包衣、统一春播、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秋整地的“八统一”方式进行规模经营。2004年秋,新兴村粮食总产从2003年的474万斤,提高到家618万斤,增长30.4%。农机合作社和村集体盈利13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猛增到场3800元,当时全县人均收入还没突破2500元。宋金贵说,变化之所以这么大,原因在于一家一户耕种土地,化肥一袋不够,两袋用不了,造成浪费。农民亩耗大豆种子6到7斤,连片后,亩耗豆种4斤,每亩节约七八元钱,而且苗齐苗壮。连片种植,规模经营,一方面生产资料因“多买少收”降低了价格,另一方面因为科学种植,产量增加,提高了效益。所以才能粮食增产、集体增收。正是农业大机械的应用才催生规模经营这新一轮的“土地革命”,让新兴村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种地由1200人变成32人

新兴村农机合作社成立后,把全村耕地分成四个区域,成立了四个经营小组,每组3人。同时,将农机合作社分布两个小组,每组10人。并健全了生产、财务、资产、安全管理等30项规章制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年终考核评定合作效益和人员报酬。

这样,全村本来由490户农民128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用32人便全部承担了。从土地中解脱出来的农民开始外出务工和从事畜牧、运输等其它产业。现在这个村外出打工人员已达1100人,畜牧业收入已占农民收入1/3。

农民康铁山一家5口人,耕地24.5亩。过去,爷俩在田里忙碌一年,也就收入三四千元。去年开始,他们把地租给了村里,每年租金收入4000元左右;父亲养了95只羊,每年收入1万余元;儿子在大连市建筑行业打工每年收入2.4万元,收入是原来的七八倍!

韩忠君家4口人,19.6亩耕地。土地租给村里后,他和儿子、女儿到外面打工,去年收入3万多元,妻子在家打零工也收入2000多元。

老木匠韩光敏57岁,自小就学木匠,是远近闻名的把式,可种地他并不内行,但每年为了他那9.4亩地他不得不忙活上好几个月,自从租给村里后他“无地一身轻”。两年来,他每年都比原来多收入好几千元。2009年村集体纯收入345万元,村集体积累3200万元,分别是2003年的15.7倍和7.1倍。

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速了新农村建设进程。近年来,新兴村投资1300万元,改造泥草房376户,新建住宅楼34栋,标准化住房342所,为18户孤寡老人新建住宅9所,建设休闲广场2000平方米,硬化道路31公里、路边沟4公里,安装路灯40盏、铁栅栏5000延长米,栽绿化树4500株,年出资9万元扶持贫困户、孤寡老人和大学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大豆 农民收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