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赵明:探索不同的农机化区域模式(图)


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课题《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年度总结暨专家咨询会上,众多领导、专家都作了即兴的发言——除对课题本身的科研价值和研究成果作出充分肯定、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并纷纷表示寄予厚望之外,各位掌握着农机行业最权威话语权的高层人士还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就未来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关键领域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使得整场咨询会上擦出了许多智慧的火花。本报选择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部分嘉宾的发言,以期为读者在思考相关问题时提供些许参考与启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就曾经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但那段时期农业机械研究领域还是主要以自主研发和小型机械研究为特征,属于“就机械研究机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成为主推方向,中小型农机具的边际增产效益日渐微弱,同时,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农民对土地依赖性减弱。如果农机化研究跟不上时代发展,则会成为农业技术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益提高的制约因素。从这个层面上讲,农机化正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不过同时也面临着很强的紧迫性,许多标准化、集成化的工作亟待有人去完成。

《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课题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做到这种程度,取得这么多的效果,是令人钦佩的。不过站在一个农艺专家的角度,我想还可以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研究课题是否可以根据国家的区域农业生产特点,提出几种适应各自特点的几种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我国不同区域的生产方式多种多样,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从总体上讲,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泛、集中,也最适合发展大型农业机械化,是否可以提出一种“以北方大型机械化为主体,多种模式配合”的机械化发展模式。目前,大型农机作业在美国已经取得成功,而美国主要农业种植区和我国东北地区在纬度、地形和降雨量、生产规模等方面十分相似,他们的生产方式值得借鉴。但在生产方面的投入相差比较大。黄淮海地区是一年两熟制,是否可以探讨“以中型机械为主,多功能作业”的发展方式。

其次,农艺部门应当协同农机部门,积极进行相关农艺方面的探讨。比如我国许多地区在进行玉米收获时,由于仔粒含水量比较高,玉米收获损失率降不下来。而在发达国家,普遍做法是在玉米收获前则会拿出一个月左右时间让籽粒充分干燥,这样一来,收获时不但成本降低、能耗减少,而且可以直接进行脱粒。国外“早熟品种晚收获”的经验是否可以借鉴,这也可以成为课题的研究内容之一。

另外,育种方面的研发观念也有待于更新。农艺部门不能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而应当同农机化的发展相适应,相同步。应当把适应机械化育种、机械化栽培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去完成。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和农机化部门是否可以提出一些适应机械化的育种、栽培的标准,这样才能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玉米 农业生产 土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0-12-31/nj_75358.html

  • 玉米小斑病分布
  •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大斑病分布
  • 玉米螟
  • 玉米螟1
  • 玉米螟2
  • 玉米螟3
  • 玉米蚜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病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