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近几年,国家和许多地方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农业部农机化司和我省有关领导都高度重视农机合作社发展,农机合作社呈现“烽火燎原”的成长之势,不管是农机专业户和大户、作业公司和服务组织以及合作社,都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或追求点,就是共用增效。价值驱动。农机是生产工具,购买农机的目的,多数为了使用有效率、经营有效益、投资有回报。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分散经营,农民财力不足。为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我国连续多年实行购机补贴政策,农机成为特殊商品,购机者为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取赢利,普遍开展了有偿服务,在实现使用价值的同时推动了农机化发展。视角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摄影角度如不同,拍出的画面也大不一样。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政府与农机手看农机化往往不同,比如政府强调发展农机化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而购机者使用农机在农村,必然影响自己转移;又比如政府要求通过农机化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而购机者更看重有偿服务获得直接利益。由于购机者的最终目的是使用效益,他们又是农机化发展的依靠力量。农机化指导要防止“误读”,只有与购机者的利益挂钩紧密,才能较快发展。压力变化。相对购机者而言,购买农机资金是“一下子”的压力,获得“三包”服务是“一阵子”的压力,解决维修和加油问题是农机具“一辈子”的压力。可见,保障农机可靠使用和提高农机使用效益是农机具“一辈子”的事情,购机之后的环节更重要。2004年至今,江苏享受省级以上购机补贴35万户,而全省农机户达百万之众,新的购机者也都将面临保障可靠使用和提高使用效益的共同课题。值得注意的是,购机补贴比例越大,对农民收回投资成本压力越小;购机补贴比例越小,对农民收回投资成本压力就越大。农民在购机时往往只算自己的投资额,如何既通过补贴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又避免其图便宜使农机无“用武之地”。当某类农机具较多时,适当减少补贴比例,增加购机者收回投资成本的压力,引导其更好地发挥农机的作用或拓展其它机具的补贴是必须的。观念转变。农机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当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的发展任务,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观念。所以,指导农机化的发展,不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缺乏质的转变。“变则通”,务必在发展理念和方式上求得进步。比如在农机具较少阶段,可以搞人机效率的对比;在较多阶段,应当多搞同类机具使用效率的对比。又比如在农机具较少阶段,可以侧重于购机补贴政策推进农机化;而在较多阶段,不仅要侧重于农机具质的提高,更应当侧重于使用效率和保障可靠使用问题的解决,农机增量不走1+1>2之路,就难以避免质的下降和农机化资源的浪费。差距比较。现阶段我国农机大多在小田块作业,与实现农机化国家的适度规模高效率、低成本作业的差距明显。而且比农机制造业之间的差距更大、更难解决,也挤压了制造业做大做强的空间。农机作业条件与土地经营规模密切相关,农机具发展往往取决于作业市场条件。农业小田块分散经营造成了农机具发展由大变小和作业转移的消耗,阻碍了使用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近几年,通过农机服务组织的社会化服务,不仅发挥了农机具的作用,也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连片规模经营,从而改善了农机作业的市场条件,让一些大型高性能复合式的农机具有了用武之地,增大与国外农机缩小差距的可能性,农机向大型化发展和节能减排才有基础。调整选择。生产工具的进步必然带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变革,农机生产关系的调整变革必将推动农机化的科学发展。从自用为主发展到服务他用为主,小田块作业发展到大田块作业,小农机使用发展到大农机使用,分工难进展到分工明确,农机化也从侧重农机购买进展到重视使用效率和保障可靠使用的方式调整。农机化的初中级阶段是农机推广机构帮助农民选择机具,通过补贴引导农民选择机具。进入农机化中高级阶段,开始通过有能力的合作组织自己选择机具并发挥作用。江苏许多农机合作社可以服务上千个农户,其影响力已大于农民对机具的选择。近两年,江苏引导农机大户和合作组织负责人参观农机展、外出学习交流等。可见选择好发展对象并加以重点扶持很有必要。实践证明:农机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合作共用的利益共享的对内关系,优质服务的对外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机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新农村的建设。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0-11-15/nj_75310.html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