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共和国成立60年:“东方红”的特殊记忆


1959年11月1日清晨,河南省洛阳市的西郊,天还未亮,人们已被窗外的喧天锣鼓声惊醒。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要在这一天举行落成典礼。洛阳市周边的农民们难抑激动的心情自发来到厂门前,用火一般的热情敲着锣鼓、扭着秧歌欢庆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正式投产。这一天起,中国一拖制造的“东方红”拖拉机源源不断地从洛阳开出,驶向中国的四面八方,支援新中国的农业建设。

然而有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东方红”拖拉机名称背后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事实上,1958年7月20日,第一辆“东方红”拖拉机已经被工人们用铁锤敲敲打打制造出来。

1999年出版的《拖城故事》里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详细记载。曾任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厂长的杨立功,在一篇文章里解答了一拖选址九朝古都洛阳的原因。当时洛阳只有9万人且工业基础薄弱,毛泽东为一拖选址在这里,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从国防的角度考虑,洛阳地处中原内地,四周是山地,利于战备;另一个原因从全国工业布局来考虑,各个地区工业要均衡发展。

1953年,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举全国之力,从上海、长春等地抽调专家技术人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杨立功等“垦荒者”开始筹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开始为了保密,对外代号叫081厂,所以一拖筹备处也就081筹备处。

中国一拖第一任宣传部长,后任党委副书记的苏远,是在1954年春节从武汉的新华社中南总分社办公室主任,调任洛阳任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党委宣传部部长,时年36岁。

“当时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交待我,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大批干部转工业,执行主体两翼的建设方针,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生产大量的拖拉机,实现工业机械化。我听了这些新鲜的伟大任务,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洛阳。”苏远曾撰文回忆,在去洛阳前,他还没有见过拖拉机什么样。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建设在建设者们无私的热情中快速地进行。“那段时间真的很苦。”已经退休17年的卢富来,时任发动机车间工段长,回忆起那段时间,他充满感慨。

1957年底,25岁的卢富来从长春一汽来到洛阳支援一拖建设。当时厂房已经建好,机床设备已经安装在地上。他和工人们在苏联专家的带领下,开始拆封和清洗设备。

“当时按照协议该从苏联来的工装设备许多都没到,后来才知道,原来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出现问题了。不过当时我们普通职工并不了解这个”卢富来说,在设备不到,但时间又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开始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和技术参数自行生产工艺装备。

按照计划,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要在1958年年底前生产出第一台拖拉机,1960年交工验收。时间已经相当紧张,但大批的设备都还没有到位,为了赶工期,所有工人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次日凌晨1点,然后集体睡在厂房内。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半年多时间。

很多老工人清楚记得1958年发生的一件让人“恼火”的事。

1958年是浮夸和浮躁的大跃进时期。一天上午,洛阳老城农机修理厂用发动机装了4个轮子,拼凑出个拖拉机的样子,然后一群人推着这辆拖拉机,敲着锣,喊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打着大字横幅标语“庆祝农机修理厂放卫星成功,生产出洛阳第一台拖拉机”来到一拖门口示威。

在一拖厂前广场,这群人喊着,“要大跃进,不要小脚女人”。“我们小厂都已经生产出拖拉机了,你们大厂为什么还不生产拖拉机?”厂长回答说:“我们要生产你们这样的拖拉机,厂就垮了。拖拉机是个科学,不能搞冒进。”

在各个车间的通力合作之下,1958年7月20日,第一台玫红色的“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文革期间,玫红色车身改为如今的“中国红”,沿用至今)在工人们的敲敲打打之下,制造完成。

实际上,更准确的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是“敲”出来的的。很多老工人回忆,当时第一辆拖拉机是在苏联提供的图纸和配件的基础上,由工人肩扛手抬、敲敲打打组装起来的。

老工人回忆,1958年7月20日,工人们在第一辆东方红拖拉机车头上挂上毛主席头像,把这辆拖拉机像打扮新娘子一样,戴上大红花,车身上挂满彩绸。敲着锣舞着旗,欢天喜地地跟在拖拉机的后面“隆隆隆……”地开出厂区大门。

在第一辆拖拉机制造之前,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专门组织工程师编写了一本名为《D·T·54拖拉机》的书,用于介绍该拖拉机各部件的性能用途,及驾驶、修理和维护保养等知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农业机械 耕地 轮式拖拉机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