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三轮车:高泽村村民的致富车


王铸 郑庆泽

山东省五莲县高泽镇高泽村是一个典型的靠三轮车致富的村庄,该村642户人家,1800口人,人均不足一亩土地,三轮车拥有量竟达472辆,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7400元,村民靠三轮车走上了致富路,该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三轮车村、粮油购销专业村,经济强村。

今年37岁的郑希星就是这个村靠三轮车致富的典型。1996年,父母借钱为他买了几间老房子结了婚,那时小两口除了种地外,闲时外出打过工、做过小生意,一年下来也就是挣个万儿八千的。看到同村的不少村民开着三轮车春天收粮食、秋天收花生,几年的功夫,小车换大车、旧房换新房,小日子富得流油。小两口一合计借钱也要买辆三轮车跟着乡邻搞贩运。1997年他们借了3000元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开始了收粮贩运的营生,到1998年,仅两年的时间,郑希星两口子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新买了一辆价值近2万元的五征三轮车,收入也是逐年增长。2007年村里规划了小康楼居住区,郑希星带头报了名,一下子拿出20多万元盖起了300多平方米小康楼,去年他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郑希星高兴地说,是三轮车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走上了致富路,如今他一年的收入少说也得七八万元,今年他还计划再添置一辆5万元左右的低速货车。

村支部书记孙丙芹说,象郑希星这样的致富典型,他们村很多,全村400多辆三轮车基本上是贩运粮油的,少的一年收入也得5万元,多的能达到十几万元。村里规划小康楼居住区时,有162户村民报名建楼,如今搬进小康楼的已有135户,都是一个模式,漂亮极了。

孙丙芹说,高泽村人多地少,90年代初期,村民靠土地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人均收入不过千元左右,就是因为三轮车使该村群众改变了以往的农忙忙死人,农闲没事做的传统生产方式,成为农忙搞收种,农闲搞贩运的新景象。孙丙芹分析,每年到冬季农闲季节,农民完成一年的生产,都会留足下一年的农产品,将剩余的农产品销售掉。因为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使农户销售的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少又不等,这种状况使大规模食品加工企业无法到农村挨家挨户成批量地收购,却给三轮车户创造了极好的创收机会。熟悉当地情况的村民利用三轮车机动性强、灵活多变的优势,以家庭为单位大量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出现了许多“夫妻车”、“爷们车”、“兄弟车”。每早天刚蒙蒙亮,全村就响起了发动机的轰鸣声,夫妻、爷们或兄弟结伙开着三轮车走村入户收购农产品。孙丙芹算了一笔账,去年冬天,他们收购花生每斤收购价1.60元左右,每辆三轮车每天收花生干果1500-2000斤,脱壳后的花生米每斤按2.32元销售,去除脱壳费、人工工资和燃油等费用,每户一天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一户村民利用三轮车在一个冬季可净赚3万元左右。

孙丙芹还说,如今,他们村不仅收购粮食、花生等农产品成了规模,加工销售也成了气候,实现了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作业。何乃滨、何子伟、徐云新等一些干得早的村民,有了资金积累、也有了销售门路,就在高泽村靠近222省道旁建起粮油收购加工点,盖起了仓库,购进了脱壳等初加工设备,专门收购加工“父子车”、“夫妻车”、“兄弟车”收来的花生和粮食。像这样的加工销售点这里已有32家,秋末冬初可吸纳附近农村劳动力300多人,加上周边村的有近千台三轮汽车为其收购花生米,年产值已超过亿元。高泽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粮油集散地,青岛、上海、浙江的不少粮油企业已把高泽村作为他们的收购基地。更重要的是五莲及周边县区的农民手中的粮食、花生等农产品年年都可以卖个好价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生 粮食 脱壳 土地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