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以加快农机化步伐为突破口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张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十七届三中全会从加强农村改革与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强调了积极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意义。宝清县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边远内陆型农业大县,县属耕地面积238.4万亩,农业人口占县属人口70%,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如何以发展农业机械化为突破口,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已成为摆在我县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用现代农机经营方式改进农业,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

2003年,全省开展了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试点工作,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13个。2008年,又组建了全省10个现代农业农机试点之一的宝清县东升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统领家庭分散经营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动机”和“加速器”。

(一)运行企业化。我们组建的13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全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股份制经营,即由国家购买农机具投资一部分,地方政府匹配一部分,个人出资或以土地、农机参股一部分,每年在扣除生产成本和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按照参股人实际出资份额分配红利。国家和地方投资部分每年提取折旧费,但不参与分红。合作社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均由股东代表组成。这样的企业化运行机制,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社员的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

(二)管理科学化。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增加企业效益的前提和基础。今年,在宝清县东升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过程中,我们总结过去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的经验,特别注重人才的引进,如从县财政局聘用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担任财务主管。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派出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骨干力量到省参加培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三)生产规模化。宝清县通过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组织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到农机作业合作社,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大型农机具进地作业。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经营,2008年,宝清县三道林子农机作业合作社玉米亩产达到725公斤,产量比一般农户自己经营高出15%,亩多增产109公斤,2.1万亩耕地就多增产粮食228.9万公斤,玉米以每公斤1.10元计算,仅粮食增产就多增收250多万元。

(四)作业标准化。合作社通过土地经营规模化,带动了田间作业机械化,实现了整地、播种、深松标准化,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模式、实用农业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宝清县平安、青山、兴国等农机作业合作社从建设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几年来,他们生产的农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都以明显的价格优势出售,切实增加了社员的经济收入。

(五)经营市场化。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必需以农民的土地为根本和舞台,而吸收农民土地的核心问题是利益问题,农民只有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才会愿意将手中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我县兴平农机作业合作社通过“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合作方式,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采取“统一耕种、民主测产、以产计值、年终兑现、一包五年”的方法,在按入股土地面积获得保底租金的基础上,再按股份分红。

(六)效益最大化。在组建农机合作社过程中,我们实行综合配套建设,努力打造成新农村建设全方位发展的示范和样板。今年,作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的我县尖山子乡北岗村,与农机作业合作社同步实施的重点项目达到18项,目前已启动北岗农民别墅楼、连锁超市等12项,工程总造价达5007.7万元,其中县财政出资4178万元,村集体出资142.1万元,村民出资687.7万元。

二、用现代农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坚实保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质,就是定位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要高举现代农业之旗,走好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之路。为此,我们要创新理念,探索实践,用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来壮大农机合作经营,引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管理上,必须突破村的界限,以县为单位,成立县现代农机合作总社,实行国有资产、国有控股,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模式,实现为农民代耕代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机具 粮食 农业现代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08-12-31/nj_74848.html

  • 玉米小斑病分布
  •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大斑病分布
  • 玉米螟
  • 玉米螟1
  • 玉米螟2
  • 玉米螟3
  • 玉米蚜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病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