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读郭子超新著《铁牛耕江淮》有感(图)


校林

                        郭子超下乡调研与农民亲切交谈

 

欣闻安徽省农机局郭子超副局长新作《铁牛耕江淮》出版,深感振奋。此书是郭子超长期从事农机化事业的心血的结晶,内容丰富,涉猎面广,涵盖农机化工作各个领域。作为农机化从业者,深感读来大有裨益。

强烈的新闻敏感与思辨性

郭子超曾有过7年的记者生涯,某种程度上助长他形成了强烈的新闻敏感和思辨能力。他的作品,让人感觉非常有深度,思维理性、笔法老到、观察深刻,往往透过现象看本质。

郭子超强烈的新闻敏感和思辨能力,体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在1981年安徽日报上发表的《安徽农机工作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中,郭子超敏感的发现了农机化的各种新的现象,对农民联户购买小型农机的组织形式和经济条件、经济效果、生产条件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总结;1982年3月在安徽日报发展的《双包到户加快了农机化进程》,深入地剖析了“双包到户”这个历史坐标时期各种现象。郭子超的作品无疑是一部生动的农机化教材,从中可以窥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机化发展的脉络与全貌,作品中详尽地记录了各个时期的农机化大事件与现象。

郭子超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生动的白话,朴实的语言,农民的顺口溜。让人读起来感觉在与农民交谈,非常自然贴切。譬如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机柴油“只够拌凉菜的,炒菜就不够了”,说农民对农机的需求“要想富得快,要靠铁牛带”“拖拉机,小红头,犁地运输不用牛,下地赶集老婆孩子坐上头”形容农民爱农机“谁买机械谁去爱,开到堂屋还要用塑料布盖”,说前些年一些地方农民运输时“这个所,那个站,个个都找俺麻烦”“柏油马路真正好,手扶四轮不能跑,各种证件都齐全,检查站里还罚钱”。如是者多矣。如果不是深入农民之间,怎会有这些素材呢?

以脚做学问的官员

以脚做学问,以脚当官,这正是郭子超与一些为官者不同的地方。最值得令人称道的是他发自内心的地爱农民,爱农机化事业。笔者认为,首先只有爱,才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情,才能为农民鼓与呼,才能为农机化鼓与呼。郭子超在1975-1976年期间曾在安徽寿县做公社里的工作队副组长,看到农民挨饿经常忍不住流泪,还经常把粮票省下来捐给农民。

对农村和农民的爱,更加强化了郭子超献身三农的情怀。调研是为什么?是为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更好地解决问题。当了官的郭子超,从他的多篇调研报告文稿中,标题往往有“启示”、“思考”等字眼,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观察和各种现象的梳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郭子超的工作中,生动地体现了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马列主义哲学思想。在他的作品如《和县发展水稻机械化的启示》《与市场接轨,把致富的钥匙交给农民——霍邱县农机样的调查与思考》《全国第一个民办拖拉机站为什么衰落》等文中,一个重要的体裁就是先通过事实的调查,最后引申出他对事件或现象的看法。

郭子超值得称道的一面,还在于他跳出了片面就农机化谈论农机化的窠臼和俗套,时时以大农业、大环境的眼光分析农机化的问题与现象。在郭子超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农机化,在郭子超的分析研究过程中,始终是与农民收入、经济效率、生产力、规模经营、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商品经济、粮食安全等一系列不同时期“三农”的典型问题——包括经济和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还有诸如民办机械化、国有农机企业改制、建设和谐有序的农机市场体系、农机管理体制变革等突出问题的思索。

与此同时,站在管理者的位置上,他从大三农的角度对如何管理服务好农机,使农机更好地为社会和农民服务,提出了很多理性的建设性的见解。“工作不息,调研不止。”这是郭子超作为一位对农机化有着强烈情结的老农机人的信条。三十年来,郭子超恰与伟大祖国的农机化改革与发展同行,值此他新书出版之际,聊发数言,以表祝贺。

(注:《铁牛耕江淮》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欲阅者请与安徽省农机局王新龙先生联系,电话0551-2669129)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总结 强化 农民收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