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秸秆铺就致富路 狼烟散尽蓝天现


王建鹏

陕西省三原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全省农村综合实力十强县,距西安咸阳机场很近,秸秆禁烧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在各级农机工作者的努力下,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为保证空中通道的畅通做出了贡献,也为当地农民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在省农机局同志陪同下,记者来到了三原县农机管理总站,实地了解了该县这项工作情况。

县农机管理站的赵小政站长介绍说:“三原县承担了陕西省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共投入项目补贴资金80万元,目前已推广各类农机具64台套,其中带状旋耕播种机10台,秸秆粉碎还田机20台,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机10台,玉米硬茬播种机24台。为合理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探索了一条新路。”

为搞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该县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同各乡镇政府签定了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目标责任书。领导小组积极落实配套资金,组织技术力量,检查监督工作进度,确保项目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为了加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的投入,该站除了项目资金外,还在补贴资金方面向秸秆机械化利用机具倾斜,扩大了机具拥有量,提高了综合利用水平。县管理站不断与相关机手座谈,了解机具的使用情况,并督促机手保养和维修相关机具,确保其正常使用。同时,该站还成立了“三夏”机收机播服务队,积极做好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机具的调度、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燃料及油料配件供应等方面的工作,他们还向县重点地区派驻了质量监督员,除监督作业质量外,还要巡视并制止秸秆焚烧现象。

该站还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补贴政策和技术,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性。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广大群众的秸秆综合利用意识大大加强了,焚烧现象基本上杜绝了。县农机中心还分别在两个村建立了1000亩的示范田,仅今年就在示范田内进行了5次现场演示和培训会,推广玉米带状旋耕播种、玉米硬茬播种和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技术。

为了让秸秆变废为宝,该站结合养殖和造纸等对小麦秸秆大量需求,通过政府支持,加大补贴力度,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等措施,引导扶持了大程镇荆中村村民张伟民组建了山青水秀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购置大型小麦秸秆打捆机10台,其中补贴资金30万元,带动个人投资200余万元,辐射带动农村季节性劳务用工150余人,成草回收量近3000吨。不仅为合作社和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效益,也从根源上杜绝了秸秆焚烧现象。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年仅30岁的赵站长并没有满足现状,他告诉记者:“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的技术,但目前仍有两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发展。一是三原县饲草加工及畜牧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项目资金较少,难以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二是小麦捡拾打捆机械及配套机具资金大,单台的补贴份额小,但大部份农民购买力有限,影响了推广进度。希望省局能进一步加大项目单台机具补贴力度,同时能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相关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展望未来,赵站长信心满怀,他告诉记者,近期将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5%,实现无秸秆焚烧现象。为此,近期他们将要购置玉米收割机3台,在全县推广带状旋耕播种机50台、玉米秸秆挤丝揉丝机15台、饲草打捆机8台、铡草机10台,新建青贮窖10个。

二是要扶持三原山青水秀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组建三原县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近期将扶持该合作社购置玉米挤丝揉搓机8台、饲草打捆机4台,新建2500立方米青贮窖8座,今年计划加工玉米秸秆青贮饲草8000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综合利用 玉米 小麦 青贮窖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