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农业机械化


陕西省农机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玺贤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支农惠农政策,加快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陕西省农机化事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但是影响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装备总量低、结构不合理、作业瓶颈制约、服务功能弱、投入不足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陕西实际,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推进陕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抢抓新机遇,增加农机装备总量和优化结构。首先要利用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投入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增加农机装备总量,优化调整农机装备结构,使农机总量和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其次要调整农机作业结构,不断拓宽农机的作业范围。一是要继续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特别是要专攻玉米收获、水稻机收和插秧机械化,突破机械化作业的瓶颈制约,同时要向其他作业环节延伸。二是要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重点发展果园耕作、植保;设施农业耕作、栽植、节水、温控、卷帘;洋芋种植、收获和初加工;茶叶采摘、修剪和加工等机械化。引进示范推广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化。三是要发展畜牧业系列机械。重点是牧草种植、收获和农作物秸秆加工饲草机械,以及其它牧业和挤奶机械。四是要结合陕北、陕南和渭北盆地、山地、丘陵等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研制和推广小型多功能新机具。引进和推广应用精准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发展精准农业,推广精量施肥播种、免耕播种、化肥深施、旱作节水、高效植保等机械与设备;发展农机复式作业技术,推行标准化作业;开发生产和推广低能耗农业机械,发展节能、高效、环保型农业机械,采取措施更新淘汰老旧农机等。

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协调共同发展。按照全省区域不同特点,找准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确定农机化主推技术和重点,采取重点突破,实现协调发展。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收获、水稻插栽收获、园艺作业、饲草(料)加工、农用航空和果园、茶叶、薯类生产等农机化新技术,并组装配套,形成规模,实现总量的扩张,提高新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和作业能力。并逐步引进和推广卫星定位技术和精细农业技术等,要向农机高新技术迈进。培育良好的农机发展新技术创新机制和农机科研攻关机制,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规范化、标准化程度。针对陕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广不同地域的农机化新技术体系,在渭北、陕北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地膜覆盖、秸秆饲草加工、薯类生产、果园作业、植树种草与园艺作业技术;在关中重点推广精量播种、秸秆还田、设施农业、饲草加工、玉米联合收获与农用航空技术;在陕南重点推广小麦机旋播、旱地沟播、水稻插栽和收获以及茶叶生产、山地作业机械化技术。

特别是要分区域重点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发展循环农业和节约型农业,在省政府确定的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实施区,大力推广以农作物秸秆饲草加工、粉碎还田、覆盖还田为主要内容的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按照“综合统筹,板块推进”和“面上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以板块推进为重点与面上点状示范相结合,整体推进提高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小区,发展饲草加工企业和加工大户,扩大秸秆饲草加工和秸秆还田规模,提高秸秆利用率,减少农村秸秆废弃物的堆积,改善村容村貌,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渭北和陕北适宜地区,重点实施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提高耕地质量,促进生态建设。巩固已建立的部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区,不断扩大农作物秸秆覆盖、机械深松、免耕播种、化学(机械)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面积,发挥好该技术的保水、保土、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的作用,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拓宽作业领域,提升农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围绕春耕春播、“三夏”、“三秋”重要农时季节,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和果业、畜牧业两大支柱产业,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机械化的需求,提高耕(深松)、播、收关键生产环节和陕西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力度,继续扩大小麦跨区机收的规模和范围,推动小麦、玉米机播、水稻机收和秸秆还田跨区作业,突破发展玉米机收、水稻插秧、油菜收获、薯类种植与收获等作业“瓶颈”,做好农机供油、配件、维修和作业信息等服务,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水稻 小麦 综合利用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