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把脉”三大作物机械化 决策者“问计”专家


杨雪

9月27日,来自农机院校、研究所、农机推广和管理部门的数十位专家齐聚中国农大,“把脉”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现状,群策群力,共商下一步提高我国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良方”。

此次由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牵头发起的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邀请了国内农机行业的权威研究部门和专家,旨在全面了解掌握当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小麦生产机械化:重在全面提升

小麦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作物。近年来,随着“三夏”跨区作业的跨越式发展,更使得以机收为代表的小麦机械化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2006年,全国小麦耕整地、播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为62.26%、79.57%和78.32%,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10%,是三大粮食作物中机械化生产水平最高的。

然而,众所周知,我国小麦生产机械化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从小麦生产各个环节来看,耕整地、种植和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起步较早,配套机具成熟,近年来在社会化服务的带动下发展迅速,机械化水平整体较高。但是,小麦生产田间管理、秸秆综合利用和收获后烘干机械化等环节示范推广力度不够,机械化水平依然较低。小麦主产区的机电灌溉水平、机械植保水平在60%以下,秸秆还田机械化水平在30%以下,小麦机械烘干水平不足5%,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同时,机械化作业的质量不高、机具老旧造成的能源、资源浪费问题也日益突出。

“流传在安徽的农谚‘小麦生产二百三(天),收多收少在两端,种时需要好墒情,收时需要大晴天’如今已变成了‘小麦生产二百三,收多收少在两端,种时需要精少播,收时需要大联合’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小麦机械化的深入人心。”安徽省农机局副局长郭子超认为,虽然我国小麦生产机械化的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对于小麦机械化发展阶段的判断还不能过于乐观。

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首席专家陆为农指出,随着近年来小麦产量不断提高,价格徘徊不前,在粮食作物中的重要性地位日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已经阻碍了小麦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所以,要发展小麦生产机械化,关键要掌握产量、效益与机械化之间的动态关系,着力实现小麦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总体提升。

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专家于林惠提出,目前应该注意放大现有小麦机械的存量优势,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单一的补贴政策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对于示范推广工作,也应该按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重点建设示范基地,形成系统技术的集成,而不是单一技术的重复。

玉米生产机械化:需求决定作为

玉米机收近年来以黑马的姿态成为三大粮食作物机械化中最耀眼的亮点。2006年,玉米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0%,机播由2004年的7.93%跃升到58.7%。机收更是由零起步,达到目前的近5%。但是由于起步晚、难度大,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而其中尤以区域差异大、机具发展不成熟为当前的首要问题。

天津市农机局副局长胡伟认为,虽然玉米生产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但层次却很清晰,可分为以山东、河北为代表的已进入推广阶段的地区;以陕西、河南为代表的进入示范推广的地区,以山西、吉林为代表的进入机具选型阶段的地区和四川、云南等还未启动的地区。因此,要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就应该实施区域发展的战略,让有条件黄淮海地区率先突破,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对于有条件的地区要重点支持,在科研、生产和推广等环节加大扶持力度。

而部分专家则认为,虽然目前北方玉米机收发展势头不如黄淮海地区,但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农机化发展积累,其发展后劲十足。如果能迅速解决机具适应性和种植标准化问题,北方玉米生产机械化将会成为全国的“领头羊”。

山东省农机推广站站长董佑福认为,玉米机械化生产之所以难以发展的原因,除了玉米种植的多样性以外,农民的需求程度也一定程度上给玉米机械化生产带来了难度。像东北地区,较长的玉米收获期使得机械化的优势难以显现,玉米机械的市场需求有限。所以,玉米生产机械推广还要在农民接受程度上多做文章。同时,解决了我国这种玉米种植多样性带来的机具多样性问题,玉米生产机械化必然进入一个快速推进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小麦 水稻 粮食作物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