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在田野上播种希望


洪泽县农机局办公室 金海

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在美丽的洪泽湖畔,全国唯一以湖命名的县——洪泽县坐落在里下河平原的西端。金秋十月,站在洪泽湖大堤上放眼东望,万顷稻田错落有致,金黄稻谷随风摇曳,阵阵谷香沁人心脾,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正行进其中,一群群农民脸上绽放着收获的笑容。

带着丰收的喜悦,我们走进洪泽,走进这“鱼米之乡”,豁然发现丰收的背后站着一群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农机人。正是这群农机人,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传统耕作方式,祖祖辈辈农民盼望的“耕地不用牛,收种不发愁”的梦想在洪泽农机人的帮助下已成为现实。

数字的背后是艰辛和汗水

“十五”以来,伴随着洪泽农业的加速发展,洪泽农机化事业突飞猛进。到“十五”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51万千瓦,比“九五”末净增14.5万千瓦,增长39%,百亩农机动力达125千瓦,总动力和百亩动力均居淮安市首位,拥有拖拉机4.1万台,大中型拖拉机 (含拖拉机变型运输机) 2000台,联合收割机1500台,其中高性能250台,插秧机370台,秸杆还田机械165台,三麦精少量条播机2136台,粮食烘干机械13台套,新型果蔬保鲜机库1座,植保机械810台,农业机械原值达6亿元。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逐年提高,全县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高,机械化耕地达90%以上,机收三麦95%以上,机收水稻90%以上,机开沟90%以上,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9%,位居全省前列。

这些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洪泽农机人说不尽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在经历了上世纪末基层农机队伍整合、农机系统改革的阵痛后,及时转变观念,牢牢将工作中心放到农机事业的发展上来。全局28名农机干部职工,肩负着洪泽农机推广、农机管理、农机服务等重任,他们在洪泽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为全县28万农民播种了希望,同时也收获了成功,县农机局2006年被被表彰为全国“十五”农机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国家农机跨区作业领导小组授予农机跨区作业“十佳”称号;2005年荣膺“全国农机科普先进集体”称号,并先后多次受到省、市、县嘉奖。

典型示范助推水稻种植机械化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十五”期间,县农机局通过宣传发动、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推动水稻机插秧。

为让群众能够相信和接受机插秧这项新技术,2001-2005年,县农机局每年均组织人员分春、夏、秋三批开展机插秧苗的育秧试验分析,逐步完善了一整套的机插秧技术操作规范,不断掌握育秧技术,提高了秧苗质量。为加大机插秧技术成果的转化和示范效应,每年都组织召开三到四次育秧、机插、插后大田管理现场观摩会,参加观摩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及干群达2万多人次。为加强机插秧指导,还专门邀请省、市专家到田间察看机插秧苗长势,指导插后管理。2005年他们在洪泽县朱坝镇曹庄村进行了机插、手插、人工撒播和机械条播四类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进一步证实了机插秧技术的优越性。通过一系列工作,农民对机插秧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主动接受和要求机插秧的人群逐渐增多。2003年是自然灾害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爆发的年份,由于指导及时、措施有力、服务到位,水稻机插秧田块无一受损,亩均单产520公斤,与手插秧形成鲜明对比,为农户津津乐道。由于推广力度到位和措施得当,该县机插秧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插秧机由2000年的1台猛增至2005年的370台,机插面积由2000年的示范30亩扩大到2005年的7万亩。

为了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的社会化和市场化,2003年,县农机局在朱坝镇组建了全省首家规模最大的私营机插秧服务公司,总投资50万元,拥有插秧机25台,员工46人。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目前已发展拥有插秧机50台, 插秧机手100名,固定资产190万元,并为农户水稻种植提供从育秧、栽插、植保、收割一条龙服务。在此带动下,该县又先后成立了共和、仁和、万集等5家插秧机服务公司,机插秧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

全程服务成就农机跨区作业新模式

近年来,县农机局始终把农机跨区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创造了农机服务的“亮点工程”。县农机局每年都组织全县农业机械“南征北战”,“西进东征”,出县跨省作业,作业形式突破了固有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模式,近三年,还发展了大拖拉机和插秧机跨区作业,拓宽了作业渠道;作业规模由原先的几十台发展到近千台;作业区域也从本市拓展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吉林、天津、内蒙等十多个省30多个市县。为扩大跨区作业的规模,县农机局牵头成立了县农机作业协会,在各镇引导建立了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形成了农机作业协会牵头,中介机构具体协调组织,农机大户具体承办的完善的跨区作业组织格局。每当收插种季节,在县农机局的组织下,上千台套农业机械编成分队,有组织、有秩序进行跨区作业,蔚为壮观,成为洪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大力组织成建制跨区作业的同时,县农机局明确专人负责外出作业的联系、安全、协调、后勤保障等工作,使外出作业人员无后顾之忧。据统计,2001-2005年,洪泽每年组织以联合收割机为主体的的农机跨区作业机械近2000台次,跨区作业收入从2000年的500多万元增至2005年的7000多万元,实现了跨区作业五年五大步。“十五”期间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年人均增收280元,农机跨区作业已成为洪泽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 农业机械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