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工释放赤眼蜂。棉铃虫成虫始盛期人工释放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放蜂量每次10000头/亩,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降低棉铃虫幼虫量。
(六)昆虫信息素诱杀
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至末代成虫末期,大面积连片使用棉铃虫性诱剂,每亩设置1个挥散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长江流域棉区斜纹夜蛾常发区,大面积连片使用斜纹夜蛾性诱剂,每亩1个挥散芯和夜蛾型诱捕器,群集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连片施用生物食诱剂,于夜蛾科害虫(棉铃虫、地老虎、三叶草夜蛾等)主害代羽化前1—2天,以条带方式滴洒,每隔50—80米于1行棉株顶部叶面均匀施药,可诱杀成虫。
(七)环境友好型药剂防治
1.棉蚜。当益害比低于指标时,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达5%—10%时,或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时,进行药剂点片挑治。伏蚜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平均200—300头时,全田防治。选用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吡蚜酮等药剂交替使用。
2.棉铃虫。当转Bt基因棉百株低龄幼虫超过百株10头、非转Bt基因棉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时进行药剂防治。优先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转Bt基因棉田禁用)等微生物农药,化学农药选用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茚虫威、多杀霉素等进行防治。
3.棉盲蝽。当西北内陆棉区蕾期12头/百株、花期20头/百株、铃期40头/百株,黄河流域棉区蕾期5头/百株、花铃期10头/百株,长江流域棉区新被害率3%或百株虫量5头时药剂防治。施药时间应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由田边向内施药,药剂选用噻虫嗪、氟啶虫胺腈等。
4.棉叶螨。当点片发生时,或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中心株,有螨株率超过15%时进行全田统一防治。药剂选用哒螨灵、阿维菌素等。
5.棉蓟马。苗期和蕾期以种子包衣防治为主,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进行种子包衣。花期视虫情进行防治,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噻虫嗪等药剂。
6.苗病。以种子包衣预防为主,选用咯菌腈、精甲霜灵、嘧菌酯拌种或再包衣。发病初期尤其遇低温阴雨天气及时药剂防治,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噁霉灵进行喷施。
7.枯萎病和黄萎病。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包衣。苗期至蕾期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或随水滴施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乙蒜素。
8.铃病。发病前或初见病时,以花蕾和幼铃为重点喷药预防,或花铃期雨前预防、雨后及时喷药控制。
注意事项:①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注意保护自然天敌。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换和交替使用,避免一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③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zw/2021-3-30/zb_22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