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植物保护

河北省2017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危害,保障夏粮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三病三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38%以上,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应急处置与持续治理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对重点地区、关键阶段的重大病虫,注重用药安全,实施和推广科学防控、绿色防控,达到农药减量控害,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中南部麦区以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纹枯病、白粉病为主,兼顾条锈病、赤霉病等。
 
2.北部麦区以麦蚜、吸浆虫、地下害虫为主,兼顾麦蜘蛛、白粉病等。
 
(二)主要技术措施。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明确主攻对象,要统筹兼顾,进行混合用药,综合防治。在小麦生长全过程,严密监测和及时防治小麦条锈病,防止大面积流行危害。
 
1.小麦返青-拔节期
 
主要防治对象:纹枯病、麦蜘蛛、地下害虫等。
 
重点监测小麦纹枯病和麦蜘蛛,当病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井冈霉素A(选用高含量制剂)、多抗霉素、木霉菌、井冈·蜡芽菌等,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要用足药液量,对准基部,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
 
2.小麦孕穗期-扬花期
 
主要防治对象:小麦吸浆虫、麦蚜、条锈病、赤霉病等。
 
吸浆虫高密度区要重点抓好中蛹期土壤处理和成虫期喷药防治等两个关键环节,一般发生区做好抽穗至扬花前的成虫防治。蛹期防治可在小麦孕穗期当每小方土样(10×10×20cm)有虫蛹4头以上时,选用辛硫磷、毒死蜱等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在小麦抽穗期,当每10复网次有成虫25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抓紧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重发区每间隔3天连续用药2次,确保防治效果。
 
小麦赤霉病采用主动预防,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应于小麦扬花初期主动喷药预防。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烯肟·多菌灵、烯肟·戊唑醇、肟菌·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腊芽菌等,要用足药液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对多菌灵产生高水平抗性地区,应停止使用多菌灵等苯丙咪唑类药剂,以保证防治效果;如遇病害流行,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防治1-2次,确保控制流行危害。赤霉病偶发区,可结合其它病虫防治,在抽穗扬花期实行兼治。
 
当小麦白粉病出现发病中心时,应及时挑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一般喷药1-2次。
 
小麦锈病和麦蚜混发区,建议选用三唑酮、抗蚜威混配进行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粘虫混发区,选用三唑酮、灭幼脲、氯虫苯甲酰胺混配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麦蚜混发区,选用多菌灵、三唑酮、抗蚜威混合施药。
 
3.小麦灌浆期
 
主要防治对象:麦蚜、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等。
 
小麦灌浆期主要防治蚜虫、白粉病、条锈病和纹枯病。针对病虫害发生种类,实施“一喷三防”措施,选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
 
    当田间发生单一病虫时,则进行针对性防治。当小麦条锈病病叶率达0.5-1%以上时,或白粉病病叶率达10%以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防治后田间病虫数量仍高于防治指标时,应进行第二次防治。当麦蚜百株蚜量达800头以上,立即喷雾防治。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禁用氧化乐果等剧毒和高毒农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多菌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