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植物保护

2017年山东省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5.足墒播种。适墒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适期内,要抢墒播种。如果墒情不足,要及时造墒或溜(喷)水播种。
 
  6.地膜覆盖。花生覆膜栽培要保证适宜的墒情和较高的土壤肥力,选用高质量地膜,提高覆膜质量,保持良好的土壤条件和田间小气候环境,同时提高水肥利用率。
 
  7.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膜下滴灌系统,优化水肥管理,使花生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彻底解决不便追肥而引起的中后期脱肥问题,提高水肥利用率,同时提高花生群体质量。
 
  (三)优化群体质量,挖掘花生高产潜力。花生产量与自身的生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高产田花生存在的主要是“质”的问题,其中,营养生长主要是茎叶生长过旺引起的徒长倒伏和植株早衰引起的饱果期光合时间较短、光合能力下降的问题;生殖生长主要是发育条件较差,无效花、无效果针和无效果增多,导致单株结果数不高的问题,以及早衰引起的营养供应不足,导致果不饱的问题。总体表现为营养生长强于生殖生长,导致经济系数不高,产量不高的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花生生长发育各阶段群体质量,是充分挖掘花生高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1.精选种子,提高种子质量。饱满、均匀、活力强是种子质量的三项指标。其中,精选出均匀一致、活力强的种子是提高种子质量的关键。选种前要晒种,增强种子活力。
 
  2.单粒精播,提高出苗质量。单粒精播是培育苗匀、苗齐、苗壮的关键技术措施。一是适当降低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亩播13000~15000粒。二是控制播深。播种深度要控制在2~3厘米,播后覆膜镇压。三是膜上覆土。播种行上方膜上覆土4~5厘米,确保下胚轴长度适宜,子叶节出土(膜)。
 
  3.优化肥水,提高幼苗质量。苗期遇旱,要进行灌溉,确保植株临界有效分枝出生,临界有效花芽开始分化,苗期花生早生快发,至始花期,要实现单株总分枝数达到10条左右的目标。
 
  4.中耕培土,提高果针结实率。中耕培土,扩增结实层,是解决滑针、高位果针入土困难的关键措施。中耕培土要在盛花期田间花生封垄前进行,做到沟清、土暄、垄腰胖、垄顶凹,确保临界果针转化为有效果针,增加单株结果数。
 
  5.化学控制,提高群体质量。在盛花后期至结荚前期,可用花生超生宝或烯效唑或壮饱安进行叶面喷施,防止徒长和倒伏,确保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群体光合能力和物质积累能力。
 
  6.防止早衰,促进饱果。饱果期一方面要及时叶面喷肥补充养料,防止脱肥早衰。另一方面要浇好饱果水,保持土壤湿润,养根防止植株早衰,增加饱果,提高果重。
 
  二、着力抓好绿色生产,提高花生质量
 
  提高花生产品质量,满足现代人们对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是花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任务。花生产品质量主要包括优质、安全和生态等三方面内容。要着力抓好花生绿色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价值,确保花生生产取得更大效益,促进花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大力推广专用新品种,提高花生内在品质。要积极开展专用品种的培育和筛选,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逐步满足花生产业油用、食用、出口等不同用途对花生品质的差异化需求。要优化品种布局,建设鲁东传统出口型、鲁中南食用加工型和鲁西南高油型等3个花生主产区。鲁东重点推广传统山东大花生新品种,继续提升“山东大花生”品牌;鲁中南重点推广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提高食用花生的抗氧化能力,延长货架寿命;鲁西南重点推广高油型花生新品种,提高花生产品的含油量,逐步培育形成具有较强市场优势的特色花生主产区。
 
  (二)着力抓好绿色生产,防止有害物质污染。要大力推广绿色控害技术和生物肥料,减少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以及亚硝酸积累;要努力推广降解地膜,减少白色污染;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确保花生生产产地“生态”、产品“安全”。
 
  1.大力推广绿色控害技术。要采用物理诱杀和生物农药等方法,控制病虫为害。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性诱剂诱杀害虫和诱虫板诱杀害虫等物理诱杀技术,达到既能有效控制害虫为害,又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的。物理诱杀技术要连片大面积推广,确保物理诱杀技术控制害虫的效果。要采用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花生蛴螬,Bt制剂、核多角体病毒制剂防治棉铃虫,阿维菌素制剂防治花生叶螨、蚜虫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花生 种子 群体 深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