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时光里的皮影戏


    □王毅

    如果不回老家,我是不会看到老家货真价实、原汁原味皮影戏的。在老家,皮影戏有它特殊的含义,每年春节过后总会演一场皮影戏,被称为“院戏”,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村民一切平顺。
    老家的皮影戏在晚上演出,以一块白布为舞台,把尺把长的戏人作为演员,点亮一盏马灯(现在被换做灯泡了),让灯光穿过皮影,在白布的另一端映出栩栩如生的世间百态。一人捉线子、一人主唱,加之乐鼓手约5人,总人数不会超过7人。表演时,在台口设一“亮子”,是用白布做的,亮子是皮影戏的表演舞台,要堵住台口,不让皮影戏班子的人露在外面。皮影用牛皮制成,由头、上身、下身、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连缀组成,在人物的脖领和脚、手端处套上小棍子,捉线子的人手捉影人身上的小棍子进行表演。在马灯的映射下,灯影在亮子上活灵活现,生丑净旦末人物各有千秋,文武大臣平民百姓各附神奇。乐鼓手进行堂鼓、梆子、唢呐、板胡、二胡、手锣、大锣等表演,加之还有唱腔、独白,让皮影戏有血有肉,真可谓“戏中有戏,画中有戏”。
    “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皮影戏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皮影戏的特性,大致可以概括为“借灯显影”“以影显形”,捉线子人的操耍技巧和唱功,则是体现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有的高手一人可同时操耍七八个皮影,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里最神秘的地方就是车船马轿、妖魔鬼怪均能上场,飞檐走壁、排山倒海都能表现。每次唱皮影,我都在亮子外观看,每到锣鼓喧天、刀枪交错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踮起脚尖看看台里的人如何操作的,但总是一无所获。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不再习惯作亮子外的观众了,亮子里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戏最值得深究的还是捉线子。老家捉线子的人手上功夫不得不让人佩服。只见他五个粗壮的手指紧紧靠拢,指缝像蟹钳一样有力地夹住一根或多根小竹棍,“大拇指顶,食指弯直角,中指抬,无名指压……”一系列的操作,手背上青筋暴起绷得生紧,手指似波浪翻动,小竹棍像燕子般在云中翻飞,牵动着皮影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皮影的喜怒哀乐、唱念做打,甚至连吹胡子瞪眼都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在亮子上出现的皮影人物多,两只手是根本忙不过来的,指甲盖也就派上了用场。捉线子的人会将小竹棍彼此交错相互制衡,然后按照次序手捉指缝夹,剩下的就将竹棍末端放在指甲盖上,五根手指哪个有空就用哪个指甲盖拨。总之,要将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给观众交代清楚。皮影被捉线子者赋予了生命,或耀武扬威,或亭亭玉立,或含蓄内敛,再配上音乐与唱腔,或激昂,或缠绵,或悲喜交加,真是声情并茂,音韵缭绕。
    小时候,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皮影戏活生生长在我的记忆里,点燃我的梦想,成为我精神世界的一盏明灯。我最早知道杨家将的故事是看皮影戏《辕门斩子》。当时和爷爷一起观看,他边看边给我讲,有时还会跟着唱腔哼几句。在爷爷的启蒙下,我的脑海里有了杨宗保、穆桂英等古代英雄的概念。为能了解更多古代英雄的故事,我爱上了读书,不仅通过书本还原皮影戏的剧情,还养成读书的习惯,使我终身受益。
    今年老家的皮影戏如期开演,演绎者年龄大都60多岁,手法依旧轻巧娴熟,演唱一丝不苟,他们台里热情豪迈的演唱和台外寥寥无几的观众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皮影戏的忠实观众,每晚我都会如期而至,拿出手机几乎全程拍摄。我知道,这样有现实感的皮影戏,会看一次少一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牛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