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产业扶贫”项目没有以市场为导向,造成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如此一来,货不仅卖不出去,反而加重了贫困户销售的困难。
为快速帮助贫困户脱贫而急功近利选择产业,不仅事倍功半,让贫困户难上加难,而且会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不利于干群团结,也无助于脱贫增收。最后,只能由政府工作人员自掏腰包购买贫困户销售不出的农产品,得不偿失。
究其原因,在于相关扶贫部门在确立产业扶贫政策规划阶段盲目选择产业,没有以市场为导向,须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于一些地方在产业扶贫中涌现出的典型,我们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一个地方适合发展的产业,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地方。相关部门只有身下基层,倾听民意,扎实调研,实事求是,才能规划出切实符合当地群众利益的产业。只有这样,产业扶贫才能落到实处。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一味盲目,只能适得其反。 本报记者王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5-20/102340.html
上一篇 : 四川崇州市优质粮油项目进京推介
下一篇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