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让河套农民“牛气冲天”


    李昊本报记者杨志华崔丽颜旭

    “你们村,养牛是分户养还是集中养?”“我们现在大规模的是集中养,村里有一个龙头企业,现在养的1万多头牛,还跟农户签订了两万多头的订单养殖。”

    “养牛的收益还是挺好的?”

    “一头牛农户最低保障到3500元以上。”“那挺好。”

    ……

    这段对话发生在今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与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交流时,细致询问村里的肉牛养殖。

    作为当天第一个向总书记汇报的全国人大代表,张继新至今仍记忆犹新,激动不已。“我第一个发言,心里特激动,非常兴奋。总书记询问了农民的收入,因为我们村形成了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所有农户都有自己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老乡们都跟着受益,收入特别理想,户年均收入达到12万元左右,总书记听了非常欣慰。”

    张继新是中南渠村的党总支书记,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一牧业”)的董事长。近年来,在张继新和旭一牧业的带动下,中南渠村形成了“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党建引领产业化发展新路径,村民通过把土地流转给企业、为企业养牛、在企业打工、与企业签订订单养殖等多种方式,户均收入超过了10万元,实现了农企双赢。

    依靠旭一牧业的带动,中南渠村铆足了“牛劲儿”,奔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企农抱团促增收

    走进中南渠村一二社,柴草堆放整齐有序,棚圈随时清理,看不到垃圾乱扔乱放的现象。

    今年56岁的村民吕振军正在自家牛圈里喂牛,20头小牛犊在吕振军精心照料下个个体型均匀,发育良好。 

    记者发现,牛圈里全部都是小牛犊,没有一头大牛。吕振军说,这些小牛犊都不是自家的。

    “这些小牛都是我从旭一牧业接回来的,有的养了50多天,有的刚接回来,每头小牛犊饲养到2个月,企业以每头1000元的价格回收,到现在已经回收了30多头,收入有3万多元啦。”吕振军指着正在吃饲料的小牛犊说。

    依靠旭一牧业,吕振军成了村里的富裕户,仅为企业养小牛犊的收入一年就有近5万元。“养好一批送一批,再从企业接一批,圈里基本保持在20头左右。”吕振军说,“现在到企业接小牛犊的人特别多,有时候还排不上队呢!”

    张继新告诉记者,企业养牛有好多种模式,像吕振军家属于“寄养牛犊”。“企业是现代化运作和管理,工人不多,好多刚出生的小牛犊照顾不了,所以我们打好耳标后就放到农户家,为农户免费提供牛奶和饲料,统一给小牛打针做防疫,养到2个月大的时候,企业以每头1000元的价格回收,这样不断循环。”

    除了回收2个月的小牛犊外,旭一牧业还将小牛犊赊销给农户,由农户分散育成,每头牛犊饲养到10-12个月,体重达到350公斤左右时,再以每头牛1.2万元左右的价格回收,按照有机肉牛生产流程饲养管理,然后统一屠宰销售。每年公司下放给农户寄养的牛犊有3000多头,带动周边1000多个农户从事肉牛养殖,农户饲养一头牛犊可获利4000元。

    “从企业成立我们就开始合作了,从两头牛起步,现在已经有20多头,体重达到一定标准后,由公司高出市场价回收,每头牛收益有4000多元。”站在自家院中,中南渠村村民魏丽梅指着牛群对记者说。

    魏丽梅家里发展肉牛养殖已有10年,依靠旭一牧业,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2017年,魏丽梅把自家30亩土地流转给旭一牧业后,丈夫张胜利也进厂打工,一年全家的收入就提高了2倍。张胜利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家里种30亩地挣3万元,现在在厂里打工一年就能挣6万元,地里还能挣2万多元,一年能挣八九万元!”

    如今,和吕振军、魏丽梅一样,在旭一牧业的带动下,中南渠村60%以上的农户参与牛犊寄养殖,户均增收2.25万元。

    “农户在企业打工,实现了家门口转移就业,户均工资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张继新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设施农业 土地 温室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