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海河儿女映昆仑


    本报记者金慧英

    桌子上散落着工作组的各类票据,打开的电脑上还留着办公表格,食堂的锅里留着没有喝完的稀饭……这一切永远定格在了2019年1月6日晚,成为同席世明一起工作的同事看到的最后画面。

    天津援疆干部席世明在新疆和田担任于田县招商局副局长,连续多日加班后突发出血性脑卒中,经多日抢救无效,于1月14日病逝,年仅43岁。

    人们舍不得他的离开。“为了我投资考察,去年冬天,席世明陪着我,一个礼拜跑遍了全县13个乡,每天天不亮就出发,晚上十一二点才回来。现在厂房建起来了,带动了1000多人就业,但老席却看不到了。”杭州富阳邦尼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钢哽咽着说。

    与席世明一起共事的人都忘不了,他入疆581天,陪150多名客商走过100多个村庄;忘不了他日夜奔波帮助当地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9个,体重锐减16斤;忘不了他在扶贫一线引进拉动资金超过13亿元,带动当地1.5万多人就业……

    在巍巍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深度贫困地区的于田县,席世明扶贫帮困、攻坚克难的事迹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

    民族团结如“石榴籽”

    “咱们下周末去看看‘小石榴’吧,2个月没见了怪想的。再这么忙下去,怕年前见不着了。”在席世明深感不适,求助援疆医生卢玉香去医院的路上,还这样叮嘱着同事,然而此时他已呕吐不止。

    席世明昏迷期间,在病房门外聚集了不少前来探望的维族老乡、援疆企业家和当地干部。

    “小石榴”母女在病房外失声痛哭。“小石榴”是个不满两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两年多前她的妈妈马依木尼汗怀她时严重贫血、无钱医治。席世明得知后,在援疆工作组内发起捐助,连夜筹集治疗费用,帮助马依木尼汗渡过了难关,并在孩子出生后给她取名“小石榴”,寓意民族团结如“石榴籽”一般。

    席世明的“新疆亲戚”麦提图尔地·肉孜一家含泪称席世明是“大好人”,他们手捧着新收获的核桃,希望送进ICU病房。家住于田县托万库木巴格村的图尼萨汗也是席世明的“亲戚”,他的儿女在席世明的开导指引下,第一次走出封闭村庄,外出打工了。“女儿两口在广州一个月挣7000多元,小儿子在阿克苏每月也挣几千元!”图尼萨汗说,“这是以前从来不敢想象的”。

    勤恳工作当“好干部”

    席世明的妻子马艳玲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到新疆和田看望丈夫却是因为他病危。“奶奶在家等着你,让咱们一起回家过年。”儿子乐乐趴在席世明的耳边小声说。然而这第一次竟成了永别,她们母子仅仅守候了8天,席世明就永远地离开了亲人,而这一天距万家团圆的春节仅剩20天。

    席世明似乎总是这么忙,在单位他是一名“好干部”,但在家里他并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他在静海区工信局任科长期间,静海区正实施3年的千企转型计划,面对区里传统行业多、转型难度大的情况,席世明夜以继日、忘我投入工作,加班加点没有过一句怨言。席世明的老领导,工信局党组成员、调研员杜洪明回忆说:“小席干起活来认真负责、让人放心,对于小席的调任,我是真有些舍不得。”

    席世明是家里的独子,是“顶梁柱”。9年前,母亲肠梗阻需要住院,但席世明因为工作忙无法安排,只能白天请亲戚到家帮忙照顾,晚上回家用拿来的药帮母亲输液照料。妻子前几年工作中突发严重车祸,高烧昏迷数日,还留下了后遗症。

    “婆婆都81岁了,我也身体不好,孩子才11岁。”马艳玲说,“一开始我不希望他去援疆,毕竟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而席世明却说:“人这辈子得想明白要什么,家人和孩子几年后还能再补偿,可趁着年纪不算太大到边疆有所为的机会,只有现在。”

    拼力完成“铁任务”

    在新疆深度贫困地区于田县,经过天津援疆招商引资,已经发展了大枣、核桃、葡萄干等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6000多户群众脱贫。为此,席世明也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不到2年时间,他就先后陪同150多名客商走遍了于田县所有的村庄,从项目选址到落地始终负责到底。就在他离世的前些日子,还领到协助招商引资3.9亿元的“铁任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石榴 招商引资 核桃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