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尼日利亚,黎志康博士田间指导尼日利亚国家谷类作物研究所的育种家。
本报记者李丽颖
从4月2日的“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项目结题会上,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该项目已在18个非洲和亚洲国家审定高产、优质、多抗品种78个,累计推广面积达612万公顷,使160万农户收入显著增加。
“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项目于2008年启动,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政府(科技部)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的最大的国际农业科技扶贫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导、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研究员牵头,联合国内外58家(国外26家和国内32家)水稻研究单位,利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一大批高产、优质、多抗的绿色超级稻新品种,这意味着源自中国的“绿色超级稻”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将中国农业技术带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
早在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就提出了“绿色超级稻”理念,黎志康解释“绿色超级稻”,就是既要高产优质,同时也要使得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用16个字形容: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中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理想和实践吸引了美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注意。2008年,比尔·盖茨来到了黎志康位于北京的实验室考察,黎志康花了20多分钟做了一个详细的报告。听完后,比尔·盖茨最后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解决他们的粮食问题?
水稻的可持续生产是许多亚非国家粮食安全和减贫的关键。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全球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亚非“望天田”地区的水稻生产能力变得尤其脆弱。因此,提高亚非大部分雨养地区的水稻生产能力,维持全球灌溉稻田的稻米生产力是全球粮食生产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绿色超级稻项目的主要目标国家包括9个亚洲国家(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9个非洲国家(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卢旺达、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利比里亚、尼日利亚、马里和塞内加尔)以及中国西南五省(宁夏、贵州、四川、云南和广西)。“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项目执行期为10年,分3期执行。项目从第二期开始,由中国科技部和盖茨基金会共同资助。
比尔·盖茨曾在2013年撰文《中国农业创新助力发展》,文中写道:中国不但在帮助本国农民提高粮食产量、脱贫致富方面有丰富经验,而且在水稻现代育种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盛赞绿色超级稻“这是中国农业创新带给世界的礼物。”
该项目国内经费1.56亿元,国外经费4100万美元,经过11年组织实施,累计有18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受益,当地农业生产收入大幅度提高,通过节本增效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超过14亿美元。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加里·阿特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中国一些品种资源在亚洲和非洲国家发挥的作用甚至超过预期。
与亚非国家共享中国优良水稻种质
众所周知,种质资源是推动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改造或创新优良水稻新品种和新品系的物质基础。“绿色超级稻”项目的主要研发单位已向18个亚非国家的26个研究机构,累计发放并试种具有不同绿色性状组合的绿超品种或育种材料多达5235份,包括来自参加项目的中国10余家农业科研单位和涉外种业公司的169份次常规稻品种(系)和431份次杂交稻品种。通过多年多点的试种,鉴定出一大批适应目标国家不同水稻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进入品种审定、推广的过程。
广东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因其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优良特点迅速被亚非多个国家农民所接受。目前,“黄华占”已通过了印度、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三个国家的审定,国际水稻研究所利用“黄华占”为亲本已经育成了6个品种。
黎志康介绍,绿色超级稻项目并不是简单地输出中国超级稻品种,而是从技术上,采用创新的绿色超级稻分子育种技术和策略,高效地培育出一大批高产、多抗(抗旱、耐盐、耐淹、养分高效等)的绿超新品种,在目标国家和地区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当地稻农的收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09/9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