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被评为“净美家庭示范户”,发生在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
来到这位74岁老人李翠兰的家中,沙发、床、衣柜等家具安放整齐,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灶台上还摆着刚切好的鸡肉……“现在生活环境真好,我还想多活几年!”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每年村集体都有分红,生活有保障。我每天都打扫院子,把环境弄得好一些,不拖村子的后腿。”
同村56岁的卢金花,家里有两个水厕,一个自家用,一个供游客使用,排污流入污水处理氧化塘,镇上外包的保洁公司每年会对氧化塘进行免费清理,垃圾也由镇政府聘请的保洁员统一处理。这几年,她搞农家乐,日子越来越红火。“环境好了,我们也愿意参与保持公共卫生了。”她说。
“农村环境整治能提高村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而让村民参与进来,通过评比方式,又能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高青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德民表示。
10多年前,蓑衣樊村还是省定贫困村、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如今发扬“笠翁情”文化,利用距县城仅8公里的地理优势,以及黄河湿地、稻鱼基地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户年收入达20万元。
常家镇副镇长、原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海回忆说,最初是修路,将土路硬化连通每家每户,后来开展垃圾污水处理,进行旱厕改造、煤改气。这一过程奠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因旅游而壮大的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政府唱独角戏,要充分调动村民、企业、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来一场‘大合唱’。”在高青县农业局局长张洪耀看来,还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有条件的村庄可以将环境整治同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带富一方百姓。
事实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凝聚各方合力:政府发挥引领力,激发村民内生力,而企业和社会则是一股重要的拉动力。这股拉动力的意义在于,以市场化手段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后整治”的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化手段打通农户生活水平提升的“毛细血管”。
在高青县山东新天地黑牛有限公司,周围村庄里曾经令人头疼的秸秆而今于此青贮,变成饲料,实现过腹增值;在临淄区皇城镇顾邵村,64岁单人贫困户邵增祥在县政协的帮助下改善了生活环境。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向社会、面向产业,才能面向未来。”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说,构建以党委、政府为核心,村民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运维机制,打通农村环境整治入户的“末梢神经”,是提升运维可持续性和村民幸福感的有效举措。
攻坚克难显勇毅,内外兼修得始终。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古以农兴、今又乡盛的淄博,家美业美村更美,昂扬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前列,为城乡融合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采访组成员:杨志华韩玲吕兵兵刘振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2-16/8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