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京和”情深八千里


    为做好“传帮带”,除了人员支援外,北京还着力做好硬件保障。近3年,北京投入资金4亿多元,新建13所医院及相关附属设施,为10所医院配备现代化医疗设备,实施24个乡镇医院达标建设,新增床位3000余个。2018年,来自北京市29家医院的57名援疆医生参与和指导完成各类手术近千例,填补66项当地医疗技术空白,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获得整体提升,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大为减少。

    “强少年”——用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1月3日,发音清晰、语调激昂诵读《少年中国说》之声回响在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的上空,朗诵者是学校民族班的学生们。

    长期以来,由于和田当地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较低,极大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扶贫先扶智,北京市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和田贫困代际传递的长远之策。

    据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的校长刘全华介绍,该小学是北京投资1.4亿元援建,并由海淀区派出优秀校长和教师团队“组团式”援教。

    建学校、强师资、增补助,北京教育援疆力度空前。“十三五”以来,北京已累计安排援疆资金16亿元,建设各类学校及附属设施34所,农村幼儿园107所,为64所学校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拿出1亿元,从中西部地区招聘大学生支教志愿者,2018年已到位5622名,有力填补了当地国语教师缺口;拿出1082万元,资助在内地就读的和田贫困大学生,确保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失学。

    教育重在启迪智慧、浸润心灵。“让孩子有见识、有眼界、有梦想,有时候比教学更重要。”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回民学校、现在昆玉市224团中学教高三数学的唐梅说,作为一名从新疆克拉玛依读书一路到北京工作的教师,她深刻体会到贫穷和信息闭塞对人的影响。“我申请二次援疆,作为一个窗口和镜子,就是要让更多孩子看到美好和幸福通过奋斗是可以实现的。”

    “有困难不怕,可以努力学。”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三年级学生谢伊代·克哈尔来自来自乡下,她说因为语言上的障碍起初听课难度有点大,在老师的耐心帮助和鼓励下,现在一首《水调歌头》可倒背如流。

    脱贫攻坚路上,片刻不能停歇。相信在北京市持续的支援下,和田将会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田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设施农业 大棚 温室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