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为“北京画卷”打好乡村底色


    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兴旺

    密云区巨各庄镇蔡家洼村逐步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清晰的产权关系,充分激发了农村和农民的生产活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合作社下设生态景区、豆制品加工、蔬菜种植等22家企业,为村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回乡就业。村内都市型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蔡家洼成为了北京乡村产业发展的典范村庄。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去年,全市着眼产业兴旺,着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紧抓生态不松懈。扎实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种养规模调减目标提前两年完成,农业节水成效明显。

    ——以高标准引领推进。创建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国领先。同时。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认定了4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村镇被认定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整治“大棚房”动真格。全面开展设施农业项目用地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建立设施农业台账管理系统、日常巡查制度、“黑名单”制度等长效机制。

    ——强化科技兴农、旅游富农。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建设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市现有1200余个休闲农业园区、8300余户民俗旅游接待户,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以上;规范引导宅基地盘活利用,培育了一批精品民宿。

    生态:“八字方针”打造宜居乡村

    一片看似寻常的芦苇丛,生长在平谷区大兴庄镇良庄子村,它其实是一个污水处理设施。这个污水处理设施,通过过滤、吸附、植物吸收等物理、生化协同作用,实现了对污水的高效净化,有效改变了村庄污水横流、蚊虫滋生的旧面貌。芦苇景观与乡村美景浑然一体,清风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过去一年,北京市着眼生态宜居,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农村地区全面开展“清脏、治乱、增绿、控污”工作,累计清理各类积存垃圾29万余处,拆除违建3.5万余处,新增绿化面积800万平方米。

    ——主攻农村环境顽疾。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新改建公厕500座,将5200余座公厕纳入统一管护,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比例达到89.5%;13个涉农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全市94%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450个村的“煤改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圆满完成,累计完成2963个村庄、约111万户农户改造,实现平原地区村庄“无煤化”目标;全面建立落实四级河长制,污水处理率由83%提高到92%。

    ——让乡村回归绿色。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全市平原地区生态林总面积超过150万亩。

    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新符号

    延庆区大庄科乡沙塘沟村被誉为“平北红色第一村”。沙塘沟村开展红色体验基地以来,每周都有高校、企业团体前来学习观光,游客们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熏陶的同时,还能赏村庄美景、吃“忆苦思甜”饭,浸染在淳朴风土民情中。2018年10月,沙塘沟村正式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沙塘沟村将开展多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基层落地生根,与传统革命精神一起,滋养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村的发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一年来,全市着眼乡风文明,着力推进文化振兴和乡风文明。

    ——擦亮文明乡村的招牌。目前,全市累计已有55个单位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创建了115个首都文明乡镇、760个首都文明村。同时,推进延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建立“2+6+N”志愿服务队伍,打造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示范引领乡风文明。

    ——注重乡村软实力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积极推动移风易俗,约出一个个美丽乡村;不断增强农村农民文化自信,弘扬乡村优秀文化,累计建成乡情村史陈列室349处;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政策,公布了44个市级传统村落名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芦苇 平原 强化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