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不断开辟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产品质量要更高、产业结构要更优、产业效益要更好、生产效率要更强,经营者素质要更棒、农民收入要更多……一个丰富的、迸发活力的发展内涵、发展模式正在重塑中国农业的品格。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农业质量年”一路行来,收获满满。我们不仅推出了一系列靶向明确、实效性强的发展举措,还摸索出一些符合国情农情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更积累了一些因地制宜、切合地方实际的创新性经验。

    当我们触摸2018年中国农业的脉搏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愈加明显,从“旧动能”向“新动能”的革新逐浪而高,从“积累量”向“提升质”的跨越渐入佳境,中国农业进入“豁然开朗”的新天地。

    (三)

    昔日生活在粮票油票物资短缺时代的人们一定不敢想象,今日有些地区备受困扰的正是农产品“产得太多”的问题;“镰刀弯”地区几年前还在千方百计追求“高产高产更高产”的农民也未曾料到,如何把玉米产量调减下来,反而成为他们当前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毫无疑问,这场深刻的变革涵盖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条的一次深层次、全方位、革命性的巨大转型。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绝不是对现有发展路径的小修小补,而是要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从上到下、从内而外,推动农业来一场质量革命。

    不仅思想观念要转,从数量优先转向质量第一,政策支持也要转,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仅工作方法要转,从行政推动转向注重市场引导,考核方式更要转,从考核总量转向考核质量效益。真正让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的理念,成为指挥棒、导航仪、驱动器。

    然而这一切又谈何容易。在实践中,农业增产导向的形成由来已久,计划经济时代被“短缺”吓怕了的农民,多少年后还是条件反射般畏惧“减产”;很多地区籽粒玉米的数量调了少了,不调又增了,总是随着不同年份价格的涨跌而反反复复;甚至有些基层干部,嘴上喊着高质量发展,但是干起事来对照的还是以前的“老黄历”。

    这一过程中,有阵痛、有彷徨、有困惑、有疑虑。但更多的是,痛定思痛后的主动作为,深思熟虑后的坚定果敢,犹疑徘徊后的毅然决然,是避无可避后的迎难而上。

    今年5月,广东徐闻县上亿斤传统品种菠萝滞销,但是一些经过改良的新品种却卖出滞销品种60倍的高价。不同品种冰火两重天的市场反应,让很多果农自觉走上了优质农产品的种植道路。徐闻县也在加快编制菠萝产业三年规划,为菠萝产业发展进行全新谋划。

    在这一过程中,被改变的又何止是中国农业——传统质朴又懂得应时而变的农民,尝试着和市场对话,与环境和解,同科技交友,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在摔打中成长起来的农业企业家们,继续往下扎根、四面生长,在坚守里突破,在迂回中前进,不断孕育出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还有大量的农业农村工作者们,也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积极转变思路、调整方法,更好地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与市场紧紧握在一起。

    (四)

    回望2018,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个显著亮点,不仅在于我们一系列质量兴农行动的成就卓然,更因为这是稳“量”的基础上提升“质”:2018年全国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

    总结2018年的实践经验,有一条线索清晰可见:高质量发展的精妙在于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既要迎接时代之“变”的挑战,也要守住“不变”之需的底线。

    要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固然要突出“提质”导向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数量”就不重要了,必须要在保持存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正是因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肉禽蛋奶水产品供应充足,才为我们实现农业发展导向的转变提供了充足的回旋余地,这也是我们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契机和红利。

    要强化各类主体培育。我国农业经营主体较为多元,他们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谁都不可或缺。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大型主体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大型工商资本进军农业;又要增强中小型主体的市场活力,活跃农业经营版图;同时,要积极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扶持、引导、帮助、提升,让他们平稳顺利融入现代农业体系,搭上现代农业快车,共同分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玉米 农业发展 菠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