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庆文丁陆彬
自2003年开始,每年的12月11日为“国际山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山区很重要”。
山区很重要,因为它是我们许多人的“家园”。在我们人类所寄居的地球,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而山区地带就占了陆地面积的1/6左右。全世界有10%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另外还有40%的人口居住在邻近山区的地带。也就是说,世界上有一半左右的人口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山区生活。
山区很重要,还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难以估量的生态系统服务。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等以外,山区还因为“庇护”了地球25%的陆地生物而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因为为我们提供了60%-80%的淡水资源而成为地球的“水塔”,因为汇集了不同的语言、种族、宗教和信仰而成为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因为美丽的景观和良好的环境而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山区很重要,更因为山区生态系统很脆弱,生活在山区的人们普遍较为贫困。正如2017年的主题所表达的那样,“重压之下的山区:气候变化,饥荒盛行,山民外迁”。山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气候变化及其所导致的气象灾害对山区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发展中国家,山区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有三分之一面临粮食不安全的威胁。在我国,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676个县市区大部分位于山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大多数也位于山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等。
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山区则因为其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深厚的乡村文化、优美的山地生态与文化景观,而成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宝藏”。截至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所认定的54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三分之二以上位于山区。比如我国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韩国青山岛板石梯田农作系统,意大利阿西西-斯波莱托陡坡橄榄种植系统等,都是山岳型农业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山岳型农业文化遗产是山区世代居民适应脆弱生态环境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集成,蕴含着丰富的生物、技术与文化“基因”,这些弥足珍贵的遗产,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体现,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我国山岳型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发展,是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乡土品种、优美的山村景观、奇特的地质地貌,以及地域特色鲜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物资源产业等多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发出一批“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功能性食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实现了资源管理、生态保育、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正体现了2015年和2016年宣传主题:强化山地文化,宣传山区产品。
浙江青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对其最形象的概括。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青田县遵循“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与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多功能农业,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式,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如今,青田田鱼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稻鱼米被推荐为世界地理信息产业大会指定用米,小舟山、龙现等地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点。
过去10多年我国山岳型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与利用的经验证明,通过系统发掘农业文化遗产,有助于人们对山区生态、文化与经济资源的更好认识和提高山区人民的文化自信;通过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助于保护山区绿水青山的宝贵资源,促进山区生态、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利用农业文化遗产,有助于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持续促进山区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12-12/8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