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图文:82岁蔡月娥不遗余力传承阳新布贴


建传承基地 开办培训班 免费教手艺图文:82岁蔡月娥不遗余力传承阳新布贴    图为:蔡月娥正在做布贴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董园园 通讯员 程应平

    秋日的阳光洒下阳新县陵园路21号的一家农家小院。每天午后,82岁的蔡月娥都会支起小桌板、搬着小板凳、戴着老花镜,拿起针线开始做着她已经做了72年的布贴。
    布贴亦称补花,是刺绣的一种形式。它利用做衣被剩下的边角碎料,在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料底布上精心拼贴成五彩斑斓的图案,用浆糊贴牢后,再用针线沿边锁绣。阳新布贴1985年才被发现,2008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36年,蔡月娥出生在王英镇蔡贤村的一个大户人家,从6岁开始学习阳新布贴技艺,跟布贴打了一辈子交道。她创作的大型布贴壁挂《麒麟踩八宝》被送往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保加利亚等20多个国家展出,2010年,她的《麒麟踩八宝》《招财童子》以及《凤尾帽》等精美绣品,在上海世博会大放异彩。今年5月,蔡月娥荣获阳新布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做布贴先画图、再裁剪、缝边、压边等有十几道工序。”蔡月娥边做着布贴边和记者聊着,她指着手中的梅花说,仅这幅布贴都需要十几种布。当听说阳新布贴知名度越来越高,蔡月娥脸上写着满足。“传承不能闲坐家中,必须要到基层去。”为了把阳新布贴老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蔡月娥煞费苦心。多年来,她广收弟子,倾心授教,毫无保留地将宝贵经验传授给刺绣爱好者,大女儿明凤娇、小女儿明芬相继走上布贴之路,成为颇有名气的传承新星。她系统教导文化馆职工学习制作阳新布贴,还在阳新多个乡镇的布贴传承基地开展培训活动,从选料、拼图、剪样、粘贴、盘线、配色等多个环节现场教学。
    去年5月7日,蔡月娥在三溪镇儿子家里,开设了近200平方的布贴基地,招收50岁以下,对布贴感兴趣的农村妇女,对他们进行免费教学。“农闲的时候在家里做布贴,送人或者裱起来都很不错。”枫林镇妇女向婷说,为了学布贴,她专程从枫林赶到三溪镇,自己的生活充实了很多。“能学到正宗的阳新布贴,对家乡文化也是一种传承。”
    阳新县非遗文化保护中心主任罗晓华介绍,不仅在农村开设培训班,蔡月娥还到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理工学院、富川小学,让阳新布贴走进课堂。全县阳新布贴传承人已达500余人。
    “触目难忘,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有专家这样评价阳新布贴。蔡月娥打开一件作品,浓浓的楚风汉韵扑面而来,手工补花刺绣技艺令人惊叹。据称,阳新布贴具有极高珍藏价值,被湖北省博物馆收藏80余件,还被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使者,代表我省参加波兰文化交流。
    “现在正在装修,下一步准备在王英开设培训班。”蔡月娥说,既然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就有义务和责任将布贴发扬光大,让更多喜爱布贴的村民都能学到精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梅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