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小蜜蜂待“酿”大效益


小蜜蜂待“酿”大效益——全国中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侧记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周惠清 通讯员 王登府 张杰山 杨威

    9月底,全国第五届中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五峰县举行,全国300余名专家学者及蜂企代表围绕中蜂养管技术及产业化等主题展开研讨,努力让山间的小蜜蜂产生大效益。

    保种:切忌盲目引进

    “近年来,中蜂产业快速发展,但也隐忧重重。”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杰说,中蜂有很多品种,有的地方盲目引进外地品种,导致品种混杂,病虫害多发,优良基因变异。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和绍禹也深有同感。他说,云南当地中蜂分3个品种,有的农民将滇南中蜂引入云贵高原,导致病害多发。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所长薛运波认为,不同蜂种之间的竞争很残酷,中蜂个头小,竞争不过意大利蜂,引入意蜂就会导致野生中蜂种群萎缩。
    湖北省养蜂专家黄兆新说,蜜蜂采蜜半径为1公里,蜂农宜在蜂场半径30公里范围内,引进中蜂母体。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新军提出,武陵山片区是我国中蜂品种资源宝库,建议片区内71个县市都设立野生蜂种资源保护区。

    转型:呼唤更多优质蜜

    怎样的蜜才是好蜜?福建农业大学教授周冰峰解释,把蜂蜜往下倒,能堆积起来的是优质蜂蜜,会砸出凹坑的是低质蜂蜜甚至假蜂蜜。“低质蜜充斥市场,行业陷入高产低质的怪圈。”
    五峰县蜂业专家张传华说,有的蜂农提前采集未成熟蜂蜜,因含水量高,蜂蜜容易发酵变质。“低质蜂蜜涌入市场,消费者无从分辨,生产优质蜜的农民则被挤出市场。”
    与会专家交流介绍,我国的优质蜂蜜,至少要成熟15天以上,含水量低于18%,不得检出药残和农残,无污染无杂质。“养殖方法的提升,高端市场的形成,消费者认知的改变,都需要长期的过程。”周冰峰说,如果国内中蜂产业不主动转型,从业者不带头提质,仍满足于高产低质的老套路,蒙骗消费者,中蜂蜜的市场可能被国外产品取代。

    扶贫:求量更求质

    去年,五峰被确立为国家中蜂扶贫试点示范县,全县已有2008户贫困户养殖中蜂,今明两年,预计有3500户养蜂脱贫。为此,和绍禹提醒,政府引导产业扶贫时,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求大。“一定区域内的蜜源是有限的。”和绍禹说,2.5公里采蜜半径内,养100箱蜂,每箱可采10斤蜜,如果养到300箱,很多蜜蜂将无法存活。
    黄兆新提出,湖北山区多为野生蜜源,蜜源承载量低,不能片面强调发展规模,而忽视养殖规律。“养蜂扶贫切勿采取下面是猪圈、上面是蜂箱简单叠加方式。”周冰峰提醒贫困户,要预防蜜蜂感染病菌。他建议,中蜂扶贫要采取健康模式,实行科学化管理,确保质量及养殖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蜂蜜 品种 产业化 发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