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故乡年味


故乡年味    农村新报讯 湖北黄冈 郑能新

    一开始打糍粑,乡下的年味便浓了。在孩子们吆五喝六的嬉闹和鞭炮声中,大人们从梁上拿下尘封已近一年的几根粑棍,洗净,放入水缸中浸泡。从豆桶里淘出浸得白晃晃的糯米,滤干。此时,灶塘里的火已经熊熊燃烧起来,噼啪响着映红了半边屋子。锅台上的饭甑已是热气腾腾,呼愣愣,整个屋子弥漫着饭甑散发出的木的清香。将糯米倒入甑中,蒸上半个时辰,香喷喷的米饭就出笼了。稻场边那已经洗得干干净净的石臼旁,早已围上了三四个年轻力壮的汉子,米饭倒入石臼之中,汉子们便操起粑棍喊着号子向石臼使着全身力气。那雄浑的吆喝与节律舞动的膀子,成了年节中一道永恒的风景。
    大红的对联贴在门楣上。木质的是陈年老屋,早已收拾得干干净净。石质的大多为新房,显得高大气派。对联大多都选金字的,庄重气派。有讲究的还要放上一挂鞭炮,不单贴对联,还要贴门神贴财神请福字。
    年货早已办齐,女主人便忙得团团转。炒瓜子、烙花生、炸麻花、做麻糖,锅台上奏一曲锅碗瓢盆的交响,厅堂里漾一屋孩子们的笑声。
    年饭摆上了桌子,一挂长长的鞭炮震得地动山摇。男主人收起慈祥的面孔,把威严挂在脸上。此时,孩子们变得乖多了,不声不响肃立一旁。斟上酒后,主人扑通一声跪在桌子的下方,虔诚地三叩九拜,口中念念有词,大意是请祖人们回家过年。此时,大门虚掩着,留有一道缝隙,意思是好让祖人们出入,这也是上行下效的规矩,代代沿袭,不可更改。
    吃年饭的时候,气氛又活跃起来。大人们张开笑脸,把那些吉祥祝福的话倾注到孩子们的身上,把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一一夹到孩子们的碗里。平日里不曾喝到的饮料,这会儿桌子上也摆得琳琅满目。
    年节期间,家家烧有炉火。准备了一冬并已风干的树蔸子、片柴,架在火塘里熊熊燃烧,一屋子都暖融融的。火塘的横梁上挂满了一排排的腊肉,已被烟火熏得通红。正月一到,有客人来家,取一块切开,松明子一般。炒也好,煮也好,香透一院子。这种腊肉,真正的城里人是享受不到的。
    炉火旺旺不熄,大年三十守岁。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火塘旁,看电视听故事,其乐融融。通红的炭火上,架起铁钳,放几块糍粑上面,直烤得两面焦黄。
    掰开,蘸点糖,香喷喷、甜丝丝,直吃得舌头不能打转。家有老人的,这个时候尽显风光,他们谈天说地,追根挖古,一个个神话传说,一个个凄美故事,以口头形式传承下来。看着儿孙们如醉如痴的样子,老人的心里就像灌了蜜似的。
    年年回乡下过年。或许是因为骨子里流淌着农人的血液?亦或是对传统文化的依恋?自己也说不清道不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糯米 风干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12-12/78801.html

  • 泰国:少水型糯米稻谷新品种
  • 村里来了“敲糯米糖的”
  • 上一篇 : 豆腐爷
    下一篇 :冬日即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