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架起“连心桥”服务“零公里”


架起“连心桥”服务“零公里”

——北京顺义区北小营镇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纪实

( 2015年12月12日  08 版)

    杨玉凤

    北小营镇位于北京顺义区东北部,下辖17个村、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3.5万人。近年来,北小营镇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乡镇”、“首都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2010年,北小营镇创立并推行“1+1+15”工作模式,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搭建起了新平台。镇党委通过1000余名党员和村民代表走街入户,将服务直接送到群众家中,并形成了“三下三上”、“双向预约见面”等工作机制,使干部作风更实、服务措施更细、群众满意更多。

    渠道转变:“1+1+15”工作模式,党联系群众的新渠道

    “以前不管遇到啥事,大家都习惯去村委会问。现在,村民有啥烦心事,都愿意找包片的两个‘1’说”。北小营镇东乌鸡村的党支部书记许向东提起村里的变化时说道:“我们村的两个‘1’,就是大伙的‘代言人’。”

    许书记口中的这两个“1”,就是“1+1+15”工作模式中,联系15户村民的党员和村民代表。

    自2010年起,北小营镇被确定为顺义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乡镇,借鉴网格化管理经验,提出了“1+1+15”的工作模式并进行实践,由1名党员和1名村民代表结对联系15户左右的村民,明确信息收集员、矛盾排查化解员、村务协管员等“十大员”职责,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党群关系,实现了家家户户有人服务。

    时代在发展,“1+1+15”工作模式也有了新变化。2013年,镇党委推出“1+1+15”工作模式项目化管理,强化两个“1”政策宣传、信息收集、活动组织“三大职能”;2014年,立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党代表作用发挥,将党代表职责融入“1+1+15”工作模式,畅通了从党委委员到党代表再到“1+1+15”工作组的联系渠道,形成了“党代表一头儿直接对党员群众、一头儿直接对党委”的运转模式,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全覆盖。

    5年来,两个“1”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丰富,在党委和群众之间架起的“连心桥”也越来越宽。今年以来,两个“1”共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100余条,切实解决了百姓提出的问题。“1+1+15”工作模式也被评为“北京市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并在全区推广。

    方式转变:创新机制提升群众满意度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这小日子是越过越美。”参加镇举办的“我的小院我做主”庭院绿化美化项目活动的榆林村村民刘大妈说。

    如何把党委的中心工作和群众的实际需求有效对接,让实际工作接地气儿,镇党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创新群众动员方式,实现了“干什么、怎么干”都由群众自己说了算。

    “三下三上”工作方法,推动群众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在榆林村的“我的小院我做主”项目活动中,镇、村干部组团,一起入户——“一下一上”听取群众意愿,收集建议;“二下二上”反馈群众意见,征求服务内容;“三下三上”完成入户指导服务,发动群众“一块儿干”。经过这三次“下下上上”,真正把群众需求摸了上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榆林村参与家庭从去年的100余户增加到现在的400余户,占到常住户的70%;同时涌现出以魏松为代表的一批党员示范户,指导和带动了邻里乡亲。

    “双向预约见面”工作机制实现党委班子成员、党代表、党员群众的面对面沟通。每月15日,党员群众可通过党代表约见党委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可随时约见党代表和党员群众,实现了党委班子成员、村干部、“1+1+15”工作组之间定时、定点面对面沟通,从工作上实现了镇党委、镇政府与群众的双向互动和实时联动。在今年开展的村务治理工作中,榆林村村民郝连贵就通过双向预约见面机制,把自己对管水、管电、管环境的意见,直接说给了党委副书记孙海江,他的意见还被采纳在村务治理制度之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今年以来 绿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