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谱写生态文明富美画卷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谱写生态文明富美画卷

( 2015年12月04日  03 版)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图为现代化的禽蛋鸡养殖场。陆建国摄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清水工程和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图为岸绿水美新景观。陆建国摄

    

    金山存祝应平向玲

    绿树城边合,田园郭外斜。白水绕东城,清风生稻花。

    郁郁葱葱的林木相互环抱,连绵不断的稻谷风中生香,纵横交错的河道碧波荡漾,河岸边渐渐泛白的芦苇花在风中摇曳,成群的鸭子在水中游弋嬉戏,清澈的水面上不时有鱼儿跳跃……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幅生态文明的富美画卷,是一道层次丰富、色彩绚丽的田园风光,不是油画胜似油画,置身其中恍若世外桃源。

    治水:水清河畅鱼满仓

    海安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常常回忆儿时下河游泳、捉鱼摸虾的童年趣事。人们记忆中的蓝天碧水消失于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全县号召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县内全面铺开养植“三水一绿”(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绿萍),以解决猪饲料。但后来,猪养多了,肥料过剩,有人向河里直排畜禽粪便,污染了河水;随着猪饲料的变革,青绿料改为预混料,“三水一绿”退出不用,终年遮盖水面,河水日不见太阳夜不见天,长期以往腐烂发臭。而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生长周期短,生命力强,清理很困难,每年海安县各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组织群众打捞,可由于这些水生植物繁殖特别快,前面打捞了,后面又很快长出来。加之工业经济发展,有的工厂将产生的废水偷排下河,近年来河道被污染,河水黑臭,鱼虾不能生存,近乎绝迹。

    2014年,海安县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清水工程。此项工程是海安县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水清、河通、无杂物,能养鱼”为目标,全面推进“以河养鱼,以鱼养河”清水工程。明确河道使用权,采取承包、联户包干等形式,河道保洁与水产养殖同步进行,同时,对所有河道进行普及养鱼,通过投放草鱼、鲢鱼、鳙鱼等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通过鱼类吃掉河道里的有害水生植物,实现生态保洁,有效解决打捞有害水生植物难的问题,还净化了水质。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工程办公室负责人祝应平介绍说,为确保“清水工程”取得成效,做优做靓生态环境,开发区农村工作和社会事业局建立了“一河一长、一河一员、一河一档、一河一案”的“四个一”管理制度,视察、巡查相结合,并聘用了专职河道保洁员,他们每天都会到河边巡查,及时清理河坡垃圾、水面漂浮物等,保持河道畅通、整洁。除专项清理河道外,开发区农村工作和社会事业局还采取多种方式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清理河道内设置的网具、打击电捕鱼等违法行为,通过严明执法,保护了河道管护人的权益,切实提高老百姓保护环境的意识,使“清水工程”的内容、意义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开发区实施“以河养河”,亮点在于利用市场机制,把河道作为生态资源进行盘活,不仅让养殖户获得了收益,也使保洁工作从过去的被动变为主动,有效解决了河道保洁的难题。通过“以河养河”,村民既在自己承包的河道里养鱼,又负责河道的卫生保洁,这让村里花很少的钱就落实了河道的长效保洁。河道整洁了,生态改良了,政府减了负担,农民有了收益,实现了一举多赢。

    造林:岸绿景美引凤来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局面。海安地处内陆,东临黄海,有“江苏锅底”之称的里下河就在其境内。海安人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加上圩田保土的生存需要,素有植树造林的传统。海安县在成为苏中、苏北首个“国家生态县”的基础上,又启动了“绿化海安”行动。海安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每年都新增2万亩林地、绿地,每年植树100万株,全面推进“全国绿化模范县”的创建,实现农村林木覆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23%和40%的目标。新一轮“绿化造林”浪潮,将使“生态海安”成为真正的“绿色海安”。绿化重心放在“沿路、沿水,家园、工业园、农业园和公园”之上。仅去冬今春,该县造林绿化直接投资就达近7亿元,完成成片造林18580亩,创下了该县绿化投入和造林面积的历史之最。如今,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工作和社会事业局已将8000多株女贞、池杉、柳树扎根在开发区红星河两岸。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走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玫瑰 绿化 石斛 农业项目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