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新起点下农业升级如何破题


  潘文博表示,技术路线是适应性调整、种养结合型调整、生态保护型调整、种地养地结合型调整、有保有压调整、围绕市场调整。“对于结构调整,我们今年就开始做了,现在主要通过试验示范来引导农民调整。”

  深化农业技术创新

  “我们应该理解农民为了追求产量而使用化肥农药等有关技术,但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研究开发效率更高、利用率更高、残留更低、更加省时省力省事的便捷的化肥农药技术以及其他技术。”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良彪表示。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哈米德·谢里夫指出,“在中国,技术方面的作用一直是在下降的,而在发达国家,50%-60%的研发技术都能够实现商业化。”

  “美国农场规模有大有小,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使用技术来提高效率的。”夏嘉德既是美国大豆基金会副主席,也是一位大豆农民,他的农场里采用了种植覆盖性技术、保护性翻耕技术。

  “采用保护性翻耕技术只需要下地一次。首要的好处是省时省力。一座200公顷的农场,一年可以节省252小时的工时,一公顷平均节省36升燃料。”夏嘉德介绍,“对土壤也有好处,比如说可以增加蚯蚓的数量,减少土壤板结和增加生物质,将侵蚀减少90%。”

  粮食加工业是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枢纽、流通主体和价值创造者。“希望中国能够开发一个高增加值的农产品加工系统,来提升本国已经种植的一些作物的附加值,相信能使这方面的产量产值有效提高三四倍甚至十倍。”adm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罗逸铭建议。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爱华认为,“生物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益海嘉里集团公共事务总监王巍则表示,集团现在用加工大米的副产品——米糠来榨取和精炼稻米油,精炼加工技术已达到了日本的水平,“我们现在谷位素的含量最高保留到7000ppm,提取完油的米糠粕可以进一步加工成食品和保健品的原辅料”。

  王巍建议国家鼓励粮油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提升农业产业自身的价值创造力,还建议进一步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中国的农业产业和粮食加工业要走向现代化,进一步地对外开放、鼓励引进外资是必由之路”。

  拓宽国际视野

  欧盟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代副司长约翰·克拉克认为,开放的贸易尤其是农产品和食品,“能确保供求有更好的匹配,使得价格位于合理的水平,能够满足城市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能降低价格的波动”。

  “中国作为人多地少水缺的发展中大国,仅仅局限于本地的耕地难以维持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积极主动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的理性选择。”李伟表示,渐进和可预期的粮食进口增长能实现双赢,适度进口是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

  同时,中国还在向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食品和农产品,为全球食品的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要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的体系,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据我所知,这是政府在五年发展规划当中,第一次把食品安全战略提到这样的高度。”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说道。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必须树立国际视野和思维。”韩俊表示,“我们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一个更为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或治理体系,应当积极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食品安全的标准也应当循序渐进地与国际标准接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玉米 大豆 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