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用引导消费推动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不仅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同时还是一个粮食浪费大国。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在粮食消费中损失浪费严重。为了迎合人们不健康的粮食消费,我国的粮食产业也不同程度地走上了“畸形”之路。

  在粮食生产的源头,我们不难发现,追求粮食高产成为不少粮食种植者的首要目标。在土地“掠夺性”经营的格局下,粮食生产者不断加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不到全世界总量的10%,但化肥施用量接近世界总量的1/3,已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2012-2014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年均使用量31.1万吨,比2009-2011年增长9.2%。

  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带来成本增加、环境污染、地力下降的恶性循环。而这种不健康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粮食,虽然产量高,但是营养价值低,越来越不受市场欢迎。只能依靠国家保护价政策收购进国家粮仓,在政策性粮食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及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不但大量占用国家粮仓,而且难以“拍卖”出去,越放越久,品质下降甚至陈化,最终不能作为口粮消费而形成巨额浪费。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米面的消费越来越倾向于精米精面。其实,精米精面是粮食过渡加工的产物。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粮食产品的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具有丰富营养的成分,均在稻谷、小麦的表皮和胚部。而过渡加工的米面产品,将表皮、胚部全部除掉。特别是大米加工,在除掉大米表皮和胚部后,还一道道抛光,最后只剩下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有效营养成分在过渡加工过程中的消失,不但降低了米面的天然营养成分,无形中降低了米面的出品率,造成了粮食的浪费。

  据有关专家测算,在稻谷加工环节,每增加一道抛光,出米率降低1%,每年损失粮食70亿斤以上;在小麦加工环节,损失率约2%,损失粮食约50亿斤。综合计算,我国加工环节过渡加工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在150亿斤以上,人们消费中产生的粮食浪费1000多亿斤。按照2014年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约为922斤计算,相对于1.25亿人一年的粮食消费量。

  在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粮食浪费,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粮食消费的宣传、引导不够。当前人们“畸形”的、浪费式的粮食消费,带来了我国粮食产业的非健康发展。

  改变我国目前“畸形”的粮食消费方式,进而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要从引导人们消费入手,多措并举。

  认识环节:从重外观向外观、营养并重发展

  粮食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粮食营养价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否。科学的消费粮食,是人们收入逐步提高之后,需要认真面对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色香味美”是人们饮食的自然选择。在粮食消费上,怎样才能达到“色香味美”呢?

  “色香”,实际上是指粮食的外观。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代,对于粮食的外观要求无可厚非。粮食生产和加工者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在生产粮食时,可以生产不同色彩的粮食。如白色大米、红色大米、黑色大米、绿色大米等等。只要在品种培育上下功夫,生产不同外观的粮食,并不是什么难事。

  人们对“味美”的需求,就体现了对营养的要求。依据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人们需求的“美味”粮食产品,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味美”的粮食产品,并不是营养价值丰富的产品。

  过渡加工的粮食产品,从外观上看,十分好看。如过渡加工的大米,晶莹剔透,米粒大小一致,可是营养价值很低。由于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在过渡加工过程中的丧失,人们食用这类粮食后,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所谓的“现代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在多媒体时代,国家有关部门要利用好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科学消费粮食的新观念。要让人们吃好、吃饱、吃的有营养。

  生产环节:从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发展

  一味追求粮食的产量,势必造成粮食质量不同步。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粮食生产要从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化肥 大米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