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应需求靠市场聚资源


应需求靠市场聚资源

——“成都农博会”乘势而上打造农展大品牌

( 2015年11月07日  05 版)

    本报记者张艳玲

    国际车展的热闹刚刚降温,接踵而来的农业展会又将给蓉城成都注入一剂兴奋剂。

    日前农业部发布的《中国农业展会发展报告》(2015)指出,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近年来我国各大农业展会进入洗牌阶段,各地农博会进入品牌提升的关键时期。纵观四川周边省份,陕西、重庆、云南、贵州等地的农业展会都不可轻视,其中有的展会由于起步早,培育时间长,已经获得较高知名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起步较晚的成都农博会却盯准自身优势,“高开高走”,一跃成为农展新贵。

    专业农业展会被看好

    成都农业条件得天独厚,资源禀赋优异。上世纪80年代,出于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较早认识,依托于农业特色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农业节会经济在成都迅速萌芽、发展,休闲农业由此成为成都的一张靓丽名片。

    然而,情况正在变化。得益于近年来中央、省、市不断加大的“三农”扶持政策,以及成都农口所进行的一系列农业机制体制创新探索,资本、科技、人才等现代资源开始加速向农业流动,成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主要依托于本地市场的节会经济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一方面是传统种养业主体逐渐从小散农户向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转变,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等业内前沿动态讯息具有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两端,逐渐成长起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涉及农资、农机、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业等方方面面,这些主体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忧患意识强,具有极大的市场开拓需求和品牌培育意识。”成都市农委主任许兴国表示,成都农业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需要一场整合更大范围资源的专业农业展会。

    面对激烈的竞争格局,成都农博会执行机构——成都新东方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丹表示,根据会展经济理论,展会在选择举办地时,应当遵循两条原则,即“产地就近”原则和“市场就近”原则。作为西部中心城市和四川省会城市,成都既是主销区又背靠大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得益于“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步伐加快,成都会展经济十分红火。根据成都统计局数据,仅2014年1-10月,成都举办了415个展会,拉动消费近500亿元,培育出了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成都车展、成都家具展等业界知名的品牌展会,不管是会展人才积累还是会展氛围培育都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也为成都农博会的高位发力奠定了基础。

    高位发力助推产业升级

    由于农业展会所具有的较强公共服务属性,成都市将成都农博会作为促进域内农产品流通、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举措之一,确立了“政府支持+市场操作”的发展思路,具有多年展会从业经验的成都新东方展览公司负责具体承办,多方合力培育成都农博会成长。

    2013年,首届成都农博会以3万平米展出面积以及6大主题内容高开高走,其特别强调的“专业性”与“实效性”两大立足点,立即获得农业企业认可。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是四川省首个农机产业园,在首届农博会上一亮相,便得到市场关注。开展首日,园区管委会就与以色列OTL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展会期间其园区企业拿下了总计达1900余万元的订单。

    2014年,第二届成都农博会开幕首日,意向成交额就近8000万元,陆续进行的13场企业专场推介更是将展会热闹氛围推向高潮,此外关于冷链物流、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多个主题的高峰论坛汇聚业内精英,一场场头脑风暴也为产业走出困局、转型升级寻出路带来启发。

    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对在“家门口”举行的农博会一届没落下。新朝阳公司副总王强告诉记者,利用成都农博会的展示平台,新朝阳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与业内农资经销商、地方政府、农产品流通企业等各方建立联系,更为其正全力打造的有机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积累资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积累 农产品加工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