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生态高效初心不变


生态高效初心不变

——上海农技推广中心成立20周年回眸

( 2015年10月28日  01 版)

    本报记者胡立刚

    上海农业发展历程中有两个转型里程碑,一个是从农区农业到城郊农业,另一个是上世纪末提出的从城郊农业转型为都市农业,而后一个转型,迈出了农业从传统走向生态高效的步伐。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新观念、新措施、新事物不断涌现,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自1995年1月诞生那天开始,就被赋予了推广农业科技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的使命。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朱建华回顾这20年的发展认为:中心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影响力,是中心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中国农业又一次迎来转型新时代,中心虽然面对的是方寸天地,但通过科技推广服务实现农业生态高效初心绝不会变。

    围绕都市农业茁壮成长

    顺应都市农业发展需求,水稻从高产优质转为优质高产,蔬菜品种要多,还得保障夏淡、冬淡的供给,这些无疑是上海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分内工作。

    为了实现高产和品质双丰收,上海水稻每5年周期性更换品种,麦子每8-10年更新品种,油菜每6-8年更新一次。这样的更新频率,离不开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辛勤耕耘。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心”先后引进、筛选、推广了一批西甜瓜、草莓、优质脆肉型哈密瓜等经济作物优新品种,因为这些技术的全面推广,上海形成了一年四季有地产瓜果的新局面。

    “因为都市农业的发展,上海市民是幸运的,农民也是幸运的,我作为中心的一员,通过这个平台为都市农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很幸运。”做了30多年农技推广工作的茅国芳研究员回忆中心这20年来的发展,用了三个“幸运”。

    茅国芳所指的市民的幸运,显然不只是单指一年四季有瓜果吃,冬淡、夏淡本地青菜不缺,更重要的是品质安全有保障。

    “中心”早在1995年就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部级机构认可,成立了农业部农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2000年进一步通过了“农药残留”实验室的扩项评审,2009年,率先全面开启蔬菜生产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   

    茅国芳所指的农民是幸运的,自然不是单指上海农民人均收入始终处于全国领先,他指的是在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之下,在提高农民机械化程度的同时,中心为了农民的利益不断追求机械化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起,上海为加速推进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积极引进和研制水稻机械化直播(穴播、条播)栽培技术,历经3年试验示范,2014年应用面积达到27万亩。单这一项技术的推广,就为100亩规模的家庭农场主节约成本2万多元。

    茅国芳讲到自身的幸运,记者在采访中深有体会。在中心这个平台上,单单稻麦研究人员就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共计8次,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各一次。上海市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陆峥嵘现在是市农委种植业办主任,而他就是中心上一任主任,西甜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则是农技推广中心园艺科科长范红伟。

    显然,在这个平台上,团队的事业与个人的成长得到了很好的平衡,难怪茅国芳会感慨自己的幸运了。

    推广农业新技术,探索生态保护新路径

    早在农业部提出“一控二减三基本”的生态环保战略之前,上海就开启了连续五轮“生态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绿色防控、“三三制”茬口模式等措施相继展开,这既体现了上海对农业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视,也反映了上海的形势所迫。

    2001年,上海成立“上海市农药新品种推荐委员会”,制订了《上海市农药新品种推荐暂行办法》,“中心”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农药使用更科学、农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的行动,使得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成为上海农业生产中的用药主流。

    截至2014年底,粮油作物推荐农药覆盖率达90%以上,蔬菜作物推荐农药占整个防治用药的近70%,中高毒农药占使用农药总量比重由上世纪90年代的55%以上逐步降低为10.8%,高毒农药全部停止使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农业技术推广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