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巴头沟里“红果子”的故事


党支部带领农民致富,合作社就是好抓手——

巴头沟里“红果子”的故事

( 2015年10月13日  05 版)

    本报记者彭丹梅

    十月是河北围场最美的时候,蓝天白云之下,群山环绕之中,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树叶交相掩映,层林尽染。这里已经提前进入了深秋。

    张家湾乡巴头沟村海拔800多米的林果园里,栽的都是适合寒冷地区生长的早熟小苹果,像金红、黄太平等。放眼望去,苹果树漫山遍野,果子如同鲜艳的玛瑙挂满枝头;走到树前摘一颗尝尝,酸甜可口,那叫一个爽!如今,巴头沟村建起万亩果园和千亩苗木基地,成了全县最大的果树专业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你怎么能想象到,以前这片果园曾经是兔子都不拉屎的荒山坡?当时,谁也不愿意当村党支部书记,穷家难当啊!

    张家湾乡党委书记毕成果介绍说,是村党支部依托合作社这个好抓手,带领农民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的成功之路。

    1

    党员: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

    山坡上,一位50多岁、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汉子向我们走来。“这就是巴头沟村党支部书记、御香果品生产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彭忠。他可是我们的致富带头人啊!”毕成果向记者介绍。

    彭忠话不多,但思路敏捷,概括能力强。应对记者采访,回答句句精到。

    谈到带领村民和社员种果树的初衷,彭忠说,巴头沟村四面环山,有林面积4万多亩,无霜期120天左右,非常适合发展林果产业。20多年前,他还在木兰林管局山湾子林场当技术员,当时围场县委、县政府发布了《生态农业建设十年规划纲要》,提倡发展林果产业,要重点打造一批林果产业专业乡、特色村。彭忠意识到家乡的发展机遇降临了!1988年,他毅然辞去了林场的工作,回到村里。身为党员的彭忠,在自家承包地里建起了全村第一个果园,占地20亩。四年后,果树进入盛果期,亩收益达到800多元,是当时种植玉米的3倍还多。党员带着群众干,先要做给群众看,宋景武、张国锋、于谦三名老党员找到彭忠,“我们跟着你一起干行不?”“行!”在彭忠的指导下,他们很快也建起了自己的果园,当时的总面积达到了100多亩。

    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种起了果树。2002~2004年三年间,村党支部看准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实施,在时任村委会主任彭忠的努力下,争取到了退耕还林指标6000多亩,把全村50%的耕地和坡度在30度以上的荒山、荒坡全部栽上了果树,现在已经扩大到9300多亩,其中达到盛果期的有6450亩。指着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林果树,彭忠自豪地说,现在全村98%的农户都种上了果树,除了苹果,还有李子、梨等等。果树栽植面积最多的户种了110亩,最少的也有2.5亩,基本上实现了家家有果园、人人有果树。

    2

    合作社:先种“金蛋蛋”,再养“溜达鸡”

    一路走着,迎面碰到了上山来料理自家果树的御香果品合作社社员彭云。记者问他这几年的收成咋样?他笑嘻嘻地摸摸头,说:“去年我家一等果和次品果卖了5万多块钱,今年苹果刚摘下来,收成也不错。”说话间,他望向一直笑而不语的彭忠,“要不是党支部指导领着合作社一点一点干,我们也不会有今天。”

    2007年,为了更好地抱团发展,刚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彭忠和村党支部的30多名党员带领群众成立了御香果品合作社,实行“统一科技培训、统一品种引进、统一施用化肥、统一喷洒农药、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包装销售”,苹果销往内蒙古、北京、广州、深圳多个地区,拓宽了销售渠道。现在,合作社有盛果树3000多亩,初果树2000多亩,今年的产量估摸着有350万斤,早就被预订一空了。

    为保证果品质量和品质,合作社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果品行家里手,对社员进行种植技术、电子商务信息等方面的培训,大力培养技术能手,形成了党员带头,社员跟着学的热潮,已经有120多人获得了果树修剪从业资格证书。现如今,不管村民谁家的果树需要剪枝,一个电话,这些剪枝能手立刻就赶了去。尤其是合作社里的党员,常年义务帮助村里的村民剪枝。社员黄永明感受最深,“我家有70多亩果树,到剪枝的时候根本就忙不过来。每年郑国武都来我家帮忙,修剪得又快又好。要是没有这些党员,我们村不会发展得这么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果树 苹果 品种 林场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