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工厂”进乡村
南疆农民“小手套”织出“大梦想”
( 2015年09月22日 04 版)据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1日电(记者符晓波)初秋的喀什,天空蔚蓝、绿树成荫。阿依米·阿依穆妮莎却无暇顾及窗外的风景,她踩动着缝纫机踏板,手中的布料在针板上飞舞。200多平方米的小厂房里,90多名维吾尔族女工和她一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分秒必争”。
“我们做得越快越好,订单就会越来越多!”今年4月,由姐妹们亲手制作的10万双手套从这里发往加拿大,成为这个名为英吉沙的南疆小县城历史上第一批出口订单。阿依米至今记得,手套发货那天,县长、村干部还有女工的丈夫们都来帮忙装车。“我没有离开过喀什,做的手套却远销海外,家里的经济情况也因此得到了改善。”阿依米难掩幸福。
她所在的工厂是援疆企业中兴手套有限公司在喀什英吉沙县的12家加工点之一,又被形象地称作“卫星工厂”,具体来讲,就是在县城设立总部,在乡村和社区建立“卫星工厂”,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发放订单、统一配送原料、统一回收产品。“卫星工厂”只负责组织好工人在合同期限内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公司依据加工合同给“卫星工厂”拨付加工费。
中兴手套董事长陈建华介绍,英吉沙县农村劳动力富集,土地收入低,就业渠道狭窄。2014年6月,在对口援疆工作的推动下,全球最大的滑雪手套生产企业——山东济宁中兴手套集团与英吉沙县签订协议,把小型加工厂建到南疆的农村和社区,帮助群众就近就地实现就业。
这种“总厂+卫星工厂+农户”的创新生产模式将工厂建在农民家门口,有效调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积极性。阿依米说,最初家人担心女人出来工作照顾不了家庭并不赞成。在政府企业的宣传下,村里很多妇女和自己犹豫着进了工厂,直到领到真金白银,大家的心才安定下来。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中兴手套已在英吉沙建成12个卫星工厂,遍及14个乡镇,吸纳2163人就业,其中90%是维吾尔族农村妇女,预计年底英吉沙县的“卫星工厂”将达到35家,可实现就业4000人。
不仅如此,“卫星工厂”还逐步探索引进市场机制,引导和帮助有能力、有魄力的少数民族骨干精英独立经营工厂,自负盈亏,实现“厂长”“老板”的创业梦。陈建华介绍,公司前期重点培养的200名优秀少数民族职工已成为各个卫星工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承担起管理卫星工厂和培训工人的任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22/7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