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打造“中原牧场”发展绿色肉羊——安徽省临泉县推进羊产业发展纪实“发羊财”让百姓尝甜头


    养羊场用地问题一直是很多县区发展产业的瓶颈。临泉县针对羊产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由县农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解决,实行分乡镇划片负责制。凡是有申请建设养羊场用地的,从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解决好。充分利用旧村庄、荒宅地发展养羊业。

    一方面是政府对羊产业的大力扶持推动,另一方面是热情高涨的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目前,临泉县各乡镇均已成立羊业协会,建立信息共享的服务平台,各乡镇的养殖场、肉羊交易市场正在火热地紧锣密鼓建设中,“中原牧场”已经申请商标注册。2014年全县新增能繁母羊100只以上的羊场17家,截至目前,申请建场的115家,在建的60家,建成的50家,今年1至8月,该县山羊存栏已发展到40.63万只,出栏26.59万只,其中能繁母羊存栏已达17.58万只。临泉“中原牧场”初具雏形。

    秸秆变废为宝新出路

    临泉县作为农业大县、畜牧大县,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以及秸秆禁烧政策支持,利用地处中原地带的区位优势,牛羊肉的传统消费习惯以及社会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农民有发展养羊业的良好基础等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通过调研考察论证后,提出了打造中原牧场加快绿色肉羊发展的“2611”行动计划。该县正坚定信念把羊产业作为临泉发展的新抓手,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肉羊养殖、加工基地,实现“富民强县、安居乐业”的临泉梦。

    在临泉县羊羊羊牧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台绿色的机器正在快速吞吐着玉米秸秆,打滚碾碎成纤维状饲料。工人们再把这些打碎的秸秆拨散到另一台旋转的机器中。两分钟后,一个打包配捆的羊饲料包便从流水线下来。“有了揉丝机、打包机等等这些农机,我们养羊的成本大大下降。”杨亮介绍说,每年夏收秋收季节,很多农民的秸秆都白白堆放烂掉了。有了这些机械,养羊户们主动上门、挨家挨户回收秸秆,又将它们废物利用、成为养羊的绝好饲料。

    养羊能否成功,青贮是关键环节。临泉县以村为单位,建立青贮网络,探索建立养殖大户+散养户的饲草银行,散养户不直接进行玉米秸秆青贮,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交给养殖大户,养殖大户按比例返还青贮秸秆给散养户。

    为推广秸秆加工技术,带动全县肉羊产业发展,临泉县政府出资300多万元,购买玉米秸秆揉丝机943台发放给肉羊养殖大户,积极开展玉米秸秆揉丝青贮。

    “作为农业大县,每年的秸秆禁烧成为日渐严峻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们一直在想,能不能用市场化的思维方式去调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解决这个大难题呢?”临泉县委书记邓真晓坦言,发展羊产业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够解决巨量秸秆的出路。

    科技服务强化支撑

    在临泉县提出“中原牧场”计划后,立即与安徽省内外的科研、教学单位联系,邀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加强对乡镇兽医的培训,保证每个乡镇2至3名羊病兽医,负责本辖区内肉羊养殖技术服务;对养羊户进行系统化培训,提升养羊户技术水平。制作养羊技术光盘,购买养羊技术书籍,免费赠送给养羊户。“我们不断引入羊的优质品种,同时更加注意地方性品种的保护与开发,与科研院所积极合作自行选育本地山羊品种,届时将统一命名为‘临羊’。”邓真晓介绍说。

    对临泉投资的养羊业大型养殖场,做到保姆式服务。加大对知名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拓展产业链,提高养羊业附加值。对羊产品深加工企业网上分类搜索积极招商,通过羊产品加工企业进驻,促进全县肉羊产业发展。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与临泉县签订合作协议,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抱团发展有合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单打独斗很难形成气候。临泉县拟定“中原牧场”计划后,意识到这一问题,通过引导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合力闯市场。

    在政府的不断推动下,今年7月31日,临泉县绿色肉羊协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全县150多位养羊大户参加会议,选举了会长及副会长等。围绕肉羊销售组织若干个羊业协会分会,发挥能人经纪人作用。加强与南京、合肥、上海等地的沟通合作,稳定肉羊销量。建立“中原牧场”网站,与多网站进行链接,架起肉羊销售通道,推介临泉肉羊,为羊业发展提供网络交易平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山羊 玉米 羊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