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于康震:继往开来 乘势而上 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国草原近6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2/5。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牧民增收的主要依靠,在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及维持边疆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二五”草原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突出

  “十二五”草原政策紧紧围绕“三生”和“三牧”工作大局,持续发力,确立了“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新方针,实施了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奖 为核心的一系列草原新政策,出台施行了以司法解释为代表的草原新法规,与此同时,我国草原执法监督工作也迈上新台阶,草原执法监督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草原 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以来的几年,是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是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牧民收入增加最多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草原各项制度加快落实。在草原新政的推动下,草原承包、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各项制度落实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承包草原42.5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2.3%。

  二是草原生态环境加快恢复。2014年,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为15.2%,较2010年下降了14.8个百分点。牲畜承载量的下降,使 大部分草原得以休养生息。2014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为53.6%,连续4年保持在50%以上。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2亿吨,连续4年超 过10亿吨大关。

  三是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牧区各地按照“以草定畜、增草增畜,舍饲圈养、依靠科技,加快出栏、保障供给”的思路,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随着人工饲草地种植规模的扩大和舍饲半舍饲圈养的推行,牧区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

  四是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草原补奖政策平均每年有139.3亿元资金直补到牧户,已成为牧民人均收入中转移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十三五”草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十三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也是攻坚的五年。近年来,草原生态总体向好,但全国草原生态总体恶化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1/3以上,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不稳定,已经恢复的草原生态环境仍较脆弱。

  其一,提升草原资源管理利用水平任务艰巨。我国是草原面积大国,但不是草原资源利用强国。从人均资源量、资源分布利用、利用方式、承载力水平、管理方式看,我国草原资源管理利用水平还需要逐步提高。

  其二,巩固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任务艰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草原过度利用、保护不足,牲畜超载率仍在15%以上,近1/7的草原未得 到休养生息,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和鼠虫生物灾害频繁发生,部分地区超载过牧、乱开滥垦、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现象屡禁不止。

  其三,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促进牧民增收任务艰巨。牧区经济结构单一,牧民增收渠道狭窄,牧民人均年收入水平还不到农民平均水平的80%。草原畜牧业作为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面临草料缺和水平低的双重挑战。

  其四,大力推进依法治草任务艰巨。我国草原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配套的部门规章不完善,地方性配套法规地区间更是很不平衡,多集中在牧区省区,南方省区很少。草原监理人员少、素质不高、装备差,进一步巩固提升依法治草水平任重道远。

  “十三五”草原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打算

  “十三五”草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继续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遵循“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 先”的基本方针,坚持保护为先、预防为主、制度管控、重点治理和底线思维。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深入实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建立健全草 原经营管护制度,着力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全面推进草牧业发展。

  力争到2020年,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56%以上,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稳定在10亿吨以上,优质人工草地留床面积达到1.7亿亩,草原承包、 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基本落实,草原生态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牧区牛羊肉产量达到6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达到50%,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 40%,草原畜牧业良种覆盖率、牲畜出栏率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天然草原 牲畜 生态保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