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跨区机手干得更舒畅
——湖北省沙洋县拾回桥镇机收中稻纪实
( 2015年09月12日 01 版)水稻收割结束后,拾回桥镇王桥村5组村民和机手胡维波(后中)合影。
中国农机化导报实习记者李振兴本报记者何红卫文/图
8月底,湖北各地的中稻收割相继开镰。8月26日至9月7日,记者深入产粮大县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连续跟踪跨区作业机手,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当地秋收情况。
在沙洋县拾回桥镇,来自江苏、安徽、河南等省的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达到200多台。这些跨区收割机手大多为父子、夫妻或兄弟,两个人开一辆运输车、车上装载一台联合收割机,一般都是亲戚或邻居结伴而行,多数机手都有多年跨区收割经验,有的刚从老家来,有的已经辗转广东、广西、四川、重庆多地。
以前人工收割水稻需忙乎10多天,机械化收割三四天就能让新米端上餐桌
记者在湖北圣祥农贸有限公司看到手扶拖拉机进进出出,农民不断把稻谷运来。来自拾回桥镇大新村的王老汉和女婿开着手扶拖拉机,把刚收的4万斤稻谷,以每斤1.34元的价格卖了5万多元。“家里粮食太多了,没地方存放,万一受了潮,那就亏大了,还是抓紧卖了心里踏实。”王老汉说。
另一位正在卸粮的车师傅说,家里种了十几亩稻谷,联合收割机几个小时就割完了,在晒场上晒了两天,拉来卖了,如果不是家里急等钱用,再等等可能会卖上更好的价钱。
圣祥公司的粮山堆得高高的,一辆铲车不停地将新收的谷子运往加工车间。一位负责人说:“这两天收的谷子,今天就会被加工成大米,运往广东、广西,第二天那边的人就可以吃上新米了。”
稻谷从收割到晒干,最终变成大米,端上人们的餐桌只需要三四天时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前些年收割稻谷,脸朝黄土背朝天,一个人收一亩稻子起早贪黑要一天时间,不仅累得腰酸背痛,身上还奇痒难耐。”回忆过去,60多岁的王桥村老会计谢长雄说,“但这还不算完,还要把稻子晒在地里三四天,然后打捆,将稻捆挑回晒场,一亩地要挑二十几担,四十几捆啊,光挑稻捆就得来来回回走上几十里路。
到了晒场,把稻捆打开,用拖拉机拉着碾子把谷子碾下来,扬场,晒谷,一道工序都不能少。这期间最担心的是下雨。一家十几亩地,为抢季节,需要亲戚朋友和组里人帮忙,除去工钱,还要买烟、买酒、好饭好菜招待。”
“过去从人工收割到谷子入仓需要10多天时间,而现在有了收割机只要三四个小时就能收完,再晒上两天就可以装袋出售或者保存了。”谢长雄说。
“正常情况下,一台收割机加上3辆手扶拖拉机,一个上午能够收割近20亩稻谷,不用再找很多人帮忙了。收割机的谷仓满了,谷子被卸在一台手扶拖拉机上拉回晒场,第二辆拖拉机等着收下一仓谷子。3辆拖拉机如此循环,保证收割机连续作业。”拾回桥镇张新村王金生在给村民收谷子时对记者说。记者看到,刚才还空空的晒场上,一会儿就堆起了高高的谷堆,随即被铺开翻晒。
收割机大大缩短了农忙时间。记者在街上偶遇王桥村五组王成忠、王成权兄弟俩,两个人的谷子已经入仓,正在街上找零活干。
“以前这会儿可没时间出来,不是在自己的田里收谷子,就是在帮组里的人,现在短短几天时间,组里的谷子都收完了,家里没啥事就出来找点事干,挣点零花钱。”大哥王成忠说。
“虽然现在种田的人少了,但人们反而更轻松了,人被拴在田里的时间少了,就能琢磨点其他能让自己过得更好的事情。”王成权说。
跨区收割机手像候鸟一样艰辛奔波,年复一年幸福快乐地追逐着“丰收”
来自江苏连云港灌云县的胡维波师傅每天戴着草帽,穿着长裤长衫,站在收割机上,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为王桥村五组收割谷子。“太阳不把人烤熟,屁股后的发动机也把人烤个半熟。烤出来的汗水和稻灰糊一起,形成一层泥,糊在脸上,想抓不敢抓,想挠不敢挠,非常难受。”胡维波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12/7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