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36年,她只为那粒抗旱高产麦


36年,她只为那粒抗旱高产麦

——记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陈秀敏

( 2015年09月07日  05 版)

    陈秀敏在田间察看小麦生长状况。

    资料图

    本报记者李杰

    “这么多年来,我就是要找到那粒抗旱高产麦。”8月28日,冀南玉米渐渐变黄,陈秀敏奔走在各地田间,察看墒情。她说:“黄淮地区将迎来秋收,农民要准备麦种了,我还是想多看看土壤情况,需不需调整秋播时的技术事项。”

    华北是小麦主产区,有“十年九旱”之说。可是,从2004年开始,河北夏粮生产实现了“12连增”,这是广大农民兄弟努力的结果,也是千千万万农技工作者努力的结果。陈秀敏历经20余年,主持育成“衡观35”等小麦新品种,被誉为“我国历史上冬小麦生产适应范围最广的抗旱节水高产品种”,已累计推广面积1.65亿亩,增产69.53亿公斤。

    育种就像绣花,要“泡”在田里优中选优

    “我大学毕业就干上了这行,如今36年了。”为采访陈秀敏,记者几次联系她,均因她在外地麦区调研而未成行。

    “陈老师来俺们村,都直接进麦田看苗情、墒情。”位于黑龙港流域的深州市大前营村和高家庄村麦田,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研究所示范基地。大前营村支书记曹利增说,陈秀敏不善言谈,说起话来准是麦苗管理的那些事儿。采访前,记者从网上搜索,关于陈秀敏的新闻很少,可大前营村的农民兄弟,却都能讲出几件她在麦田里的故事。

    1979年,26岁的陈秀敏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就走上了育种工作岗位,长年奔走在农业科研生产第一线,是我国知名的小麦育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对记者说,小麦育种是一项在艰苦环境下进行的科研活动。

    每年“五一”前后,为了选出最抗旱高产的麦种,往往要做几百个组合,选出几千株母本,去掉每穗上的雄蕊,然后再选定更多株父本上的花粉,一株株为去雄的麦穗授粉。为了防止串粉,还要给每个麦穗套上纸袋。在炎炎烈日下,陈秀敏要像绣花那样认真操作,年复一年地观察筛选,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不顾风吹、日晒、雨淋,像呵护婴儿那样照料这些“种子选手”。否则一个小小的环节出了问题,就会让数年心血付诸东流。

    在培育抗旱节水麦种过程中,陈秀敏通过人为创造有利和不利的水分条件,以挖掘和聚合丰产与耐逆基因,同时进行根系大小与活力、叶片失水率和光合速率以及籽粒灌浆速率等生理指标测定,强化抗旱节水、高产、广适和多抗目标性状的选择,创建了抗旱节水高产小麦“不同世代水旱交替定向培育综合选择技术”,育成“衡观35”等15个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2013年,这项育种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今后小麦抗旱节水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有了节水好麦种,才能在缺水地区取得高产

    2009年春季,我国北方麦区普遍遭遇50年不遇的干旱天气。陈秀敏在高家庄村麦田向农民介绍,冀东南多为黑龙港流域,地表水盐碱现象严重,用深层地下水灌溉小麦成本很高。但是,种上了抗旱小麦“衡观35”,实施“一水两用”和“两晚节水增产”栽培技术,灌浆期喷施叶面肥,还是能实现增产的。

    当年夏收,正如陈秀敏所言,历经20余年培育成功的“衡观35”小麦新品种,在“特大干旱这年”表现突出,国家小麦专家在新乡七里营镇万亩示范现场实收实打,春季浇水(50方/亩)一次情况下,“衡观35”小麦亩产650.1公斤。在黄淮黑龙港流域深州市林铺村,小麦亩产达675公斤,刷新了河北小麦亩产纪录。

    在这个火热的6月,黄淮南片、北片,长江中下游及我国北部四大麦区捷报频传:“衡观35”平均亩产500公斤~55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675公斤,比其他品种增产50公斤~100公斤,该品种就像一匹耀眼的黑马,“火”遍大江南北。

    “华北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靠超采地下水来提高小麦产量的做法要不得。”陈秀敏说,“‘衡观35’为小麦一级抗旱品种,也是国家重点示范推广品种,具备抗旱、抗倒,抗白粉、抗叶锈病,抗干热风、抗穗发芽的综合抗性能力,解决了生产上“矮秆大穗品种不抗旱,节水性差、早衰不高产、适应性差”等突出问题,填补了跨黄淮南片、长江中下游、北部四大麦区均宜种植的抗旱节水、高产广适型小麦品种的空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品种 干旱 立方米
上一篇 : 上蔡名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