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村里有大树文化在民间


村里有大树文化在民间

——来自山东高密东北乡“乡村连片治理”的调查

( 2015年09月05日  04 版)

    本报记者张凤云

    “假如有一天,我能幸运地逃离这块土地,我决不会再回来。”1976年,莫言爬上装运新兵的卡车,在那些与他同车的小伙子流着眼泪与送行者告别时,他连头也没回。

    之后的30多年里,东北乡的农民与全国农民一样,经历了包产到户、农村市场开放、劳动力进城等等,早已远离了忍饥挨饿的日子,如今大都住上了瓦房,很多人家甚至买上了汽车。乡村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今年年初,一场乡村连片治理又把这里农民的生活往前推了一把,村庄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把路劈两半儿,也得把老树留下来”

    “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枣花香。高粱熟了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

    农历六月十三,东北乡大大小小的村庄里还在播放《红高粱》的片尾曲,散落在房前屋后的枣树上却已挂满青青的枣子了。在莫言的老家——平安庄的大街上,一辆工程监理车停在路边。每一条还未硬化的胡同里,几乎都能看到村民拿着铁锹在平整路基。

    正在现场调度施工的高密市财政局副书记张尔志告诉记者,这是东北乡文化发展区乡村连片治理工程的一项内容,在清理完农村“三大堆”的前提下,对村庄道路进行硬化。除此之外还包括村庄的绿化、亮化、美化、公共设施配套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再提升。文化墙、湾塘治理、供排水管网,以及村民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配套等也在其中。

    “总投资2800万元,涉及平安庄及周围的大栏村等8个村庄,受益人口将达6000多人。”张尔志告诉记者,除了与通街通路相结合、与危房改造相结合、与文化名村规划相结合,这次整治在开始规划时,就摒弃了整齐划一的思维逻辑,而是在尊重乡村原貌的前提下谋划发展路径的。

    “目的是让农民过上城里人那样便利的生活,但农村城市化是大忌。”东北乡“乡村连片治理”指挥部负责人、管委会副主任张秀华对记者说,“农村就要有农村的样子,村里有大树,村外有农田。要留得住乡愁。”

    留住乡愁不是留住草垛,不是留住粪堆,但是要留住老树。“我小时候在这棵树上吃过槐花,在那棵树上编过草帽,十年后回来一看,这棵树还在。

    所以修路的时候,一棵老枣树栽胡同里了,把这条路一劈两半儿,也要给树让出道儿来。还要留住老村落,老桥、老湾塘……这些都是乡村的记忆。”张秀华说。

    村庄服务设施的配套,也是在遵循乡村自然机理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后屯村村后的一片小树林里,记者看到刚刚清理出来的地皮还没有干透,几十棵老梧桐、洋槐树随意地伸向天空,远远地盖过农房,洒下一片阴凉。

    “这都是一百年前的树林子,自然形成的这么一个地方。以前老百姓用来垛草,扔垃圾。现在我们都清理出来了,光剩下大树了。下一步铺上砖,安点健身器材,摆上石桌石凳,作为老百姓茶余饭后休闲的一个地方。”张秀华说。

    “最原生态的文化就在民间”

    乡愁,并不仅仅是几棵老树,几座老屋。更是夏日的夜晚,一家人坐在老槐树下摇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是烧得正旺的土灶上,奶奶突然发现没盐了,打发小孙子到隔壁婶婶家要一碗的从容……乡村这种独特的文化与价值,任何城市都不曾拥有。东北乡的连片治理,恰恰是在发现和重塑这种乡村价值的过程中进行的。

    “我们东北乡有一些乡规、乡俗非常值得保护和恪守,村庄里的一些道德底线也是世代相传的。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党工委书记范珲对记者说,“所以在这个项目中,除了环境治理、硬件的配套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怎么突出东北乡的文化,充分挖掘本地的原有的一些文化资源。”

    挖掘首先源于尊重。在这片地势低洼,河道密集的地方,不怕水涝的高粱曾是最广泛种植的作物。辛苦的劳作也造就了东北乡人果断刚毅的性格。如今高粱已基本不种了,日复一日的劳作却从未停止过。乡土文化,便是源于这种生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高粱 清理 相结合 枣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