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创新创业的“梦工厂”


农业创新创业的“梦工厂”

——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教兴农纪实

( 2015年08月10日  02 版)

    本报记者肖力伟胡明宝

    这是一座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古城!4000年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这又是一座为现代农业科技而生的新城!18年前,全国唯一的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这里正式挂牌成立。

    18年来,杨凌示范区肩负着探索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重任不断前行。

    18年后,杨凌1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处处弥漫着科技的气息,“现代农业看杨凌”成为杨凌示范区立区之本。

    现如今,这里满区科技,一城“专家”。从一座座农业示范园区的科技引领,到一个个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再到一家家农庄农户的具体实施,杨凌的农业科技如阳光普照般播撒在神州大地上,绽放着万千精彩与辉煌。

    每块地都是示范田

    “杨凌”“农业”“科技”因承载着国家使命而紧密相联。走进杨凌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听到谈论最多的就是他们在如何应用农业科技。“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已经融入“杨凌人”的血液。

    在杨凌的田野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4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共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专家团队,他们的耕地既是农民增收的经济田,又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田。

    陕西杨凌锦田果蔬专业合作社位于杨凌示范区揉谷设施农业基地,基地现有面积709亩,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合作社理事长李海平告诉记者:“合作社的发展得益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依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资源,合作社在自有基地里进行引种试验示范,从上百个品种中选育出最好的交给农庄、农户的社员去种植,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广生产新技术、新模式。”

    据李海平介绍,合作社选育的大棚葡萄新品种可以提前40天上市,农户一亩毛利润达到2.4万元。目前,合作社年产各类果品约300万斤和各类蔬菜400万斤,示范带动周边农户150余户,入社社员在当前瓜果销售不畅,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平均亩收入还能达到1万多元。

    从农业科技创新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杨凌示范区坚持“立足陕西、聚焦旱区、面向全国”。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已在全国18个省区140个市县布局建立了207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年示范推广总面积达5200多万亩,年实际推广效益141.8亿元,为支撑和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座座现代农业设施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在杨凌拔地而起;一排排采用了矮化自根砧技术的苹果苗木在千阳3600亩基地里茁壮生长;无论是生长在甘肃凉州管道里头的清新蔬菜,还是河南南阳播撒下1000万亩小麦良种,18年来,从陕西到山西、甘肃、河南、宁夏等全国各地,乃至中亚各国,杨凌的农业科技阳光雨露般滋润着大地的万生万物,茁壮成长。   

    

    走出去的都有“专家”头衔

    在杨凌示范区,“专家”专利不只属于那些在高校、科研院所的老师们,还包括那些具体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他们已经成长为科技成果应用的“土专家”,也包括为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而培育出来的“科技二传手”。

    “从2004年起,杨凌示范区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为陕西乃至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农民23万人次。”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如是说。

    经过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考试获得农民技术职称证书的徐绒莉联合其他有技术的妇女组建了一个30多人的“杨凌女子嫁接服务队”专门从事各种杂果、花卉及苗木的嫁接工作,常年在陕西、甘肃、新疆从事嫁接服务。

    徐绒莉告诉记者:“我们服务队的成员每人都派发一个印有‘杨凌果蔬技术服务队’的杯子,大家在外边接活的时候,这个杯子都成了我们的一张名片,雇主更愿意接受我们的嫁接服务。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年收入达到了3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嫁接 现代农业发展 大棚 蔬菜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