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民在家“点单”合作社上门服务


双丰收合作社

农民在家“点单”合作社上门服务

( 2015年08月04日  05 版)

    本报记者何红卫通讯员涂玉国

    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剩下的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出现了“青年人不愿意种,老年人种不动”的现象。

    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成为一道难以破解的“三农”新问题。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以来,探索采取土地全托管和半托管的方式,为农户提供从机耕、播种、育秧、插秧、植保、收获、销售全过程“一条龙”式的服务,或者根据农户需要提供“点单式服务”,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襄阳新模式”。

    解开了“谁来种地”的结

    “我今年种了15亩麦子,亩产900多斤,收入1000多块钱,去掉360块钱的托管费和50元收割费,每亩还能收入五六百块,算一下,麦季能搞八九千块钱!”7月12日,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周垱村二组周明江笑哈哈地对记者说。

    今年70岁的老周,老两口种了20亩地。

    “我都不能劳动了,还能收这么多钱,多亏有了合作社,要不然,我们真是没办法!”周明江说。

    周明江种地方式的变化,见证了双丰收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2008年,时任襄州区王河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的宋涛,下乡时碰到正在插秧的周明江,因为年龄大、身体有病、弯不下腰,他只好爬在泥水里,插一下挪一下。

    这个景象一下子刺痛了宋涛:现在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老年人种不了地,能不能专门为农民提供服务?

    2009年,宋涛发动7位农民,合伙购买了大型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设备,初步形成了耕种、插秧、收割等主要农业生产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服务。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考虑到农民即使种不了地,也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实际,同时也是为了降低风险,他们采取土地托管的办法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提供土地全托管,即农民交纳一定托管费后,由他们负责提供全程农机作业服务;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提供半托管服务,即根据农户需要进行各个生产环节的“点单式服务”。

    周明江是第一批享受到“点单式服务”的农户之一。2009年,他与宋涛签订了耕地、小麦收割、水稻插秧等半托管服务。

    “进行土地半托管,既省钱,又省力。”周明江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托管协议,每亩机械插秧收费80元。当时,如果请人工插秧,2个人一天才能插完,要付工资160元,加上管饭、烟酒等,每亩地最少需要200元。“算下来,15亩水稻,省了近两千块钱呢!”

    土地托管后,不仅省钱,而且增产增收。周明江说,“机械插秧,秧苗均匀、通风效果好,每亩增产100斤以上,全年算账,又增收三千多块钱!”

    2010年12月,经过一年探索,双丰收农机合作社正式挂牌运作。宋涛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2013年秋,由于年纪增长、体弱多病,周明江把土地交给宋涛实行全托管,每亩小麦只需交360元,从种到收,老周都不用管了。收获时,直接在田间地头结算费用,一切就OK了。

    土地是自己的,交点钱让别人种管,收的粮食也是自己的,这种土地托管服务的方式,老百姓容易接受,纷纷把地交给合作社托管。

    合作社托管的土地迅速扩大,由2009年的1800亩,到今年上半年,共托管土地6.4万余亩,托管范围涉及湖北、河南两省11个乡镇。

    抱团发展实现服务“一条龙”

    宋营村一组宋大学,是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发起人之一。

    2010年,宋大学拿出5万元资金入股。2011年,合作社用这笔资金购买了一台乘坐式插秧机,每天可以插秧60亩,收入4800元。当年年底,老宋分红1.6万元。到去年底共分红9.9万元。

    “这几年分红的钱,早把机械赚回来了,并且本还是自己的!”在采访中,宋大学乐得合不拢嘴,“今年至少还能分红三万五千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小麦 农业生产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