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小土豆如何在中国逆袭成“粮”?


  此外,以全粉为原料的产品成本偏高也是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据调查,以馒头为例,同样制成全粉,土豆全粉的价格是小麦粉的4至5倍多。如不考虑馒头的加工成本,仅土豆馒头的原料成本就是小麦成本的近2-3倍。

  在北京一家物美超市购物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超市里一袋切面馒头是两块多,而新出的土豆馒头一袋要5块多,即使土豆馒头营养再丰富,我也会因为价格偏高选择切面馒头。”

  土豆从“菜”到“粮”,如何精耕细作?

  尽管难关不少,业界专家和企业家认为,我国推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依然是前所未有的利好消息,将带动国内庞大而潜在的马铃薯产业市场深层次发展。要让土豆成为中国第四大主粮,还需在各方面“精耕细作”。

  谢从华建议,要把马铃薯作为主食开发,就需让其享受国家粮食生产待遇,以提高薯农种植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整个产业链协同的研究,包括加大马铃薯研发投入、加速主食专用品种的选育、提高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水平等,并建立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包括农民如何跟产业下游接轨等。

  要让马铃薯真正成为主食产品,还必须解决价格高的问题。目前在大多数省份,国家对粮食的各项补贴政策还未惠及马铃薯。一些企业家建议,在产业前端,国家可适当给予良种补贴,在加工环节,要给企业适当政策扶持,以此来有效降低加工成本,推动马铃薯主粮普及。

  相关专家认为,要推出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马铃薯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还要加速主食产品专用品种的筛选和选育。马铃薯主食的加工品种应该多元化,需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生产各类面食品种和保健食品。

  然而,要让土豆真正和小麦、大米一样成为老百姓天天吃的主食,还需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介绍,目前我国人均马铃薯消费30多公斤,而欧美发达国家在70公斤以上。

  “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对健康和饮食要求更高,过去人们把马铃薯当作是‘穷人’吃的食物,现在要让大家都知道它对健康的好处,引导群众健康饮食和消费。”他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品种 粮食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