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第一个国家级专项规划。
中国农业长期实现增产,粮食产量更是实现“十一连增”,但这背后仍然面临现实挑战。6月15日,根据国家粮食局官方网站,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称,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和落后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粮食供应安全面临六大严峻挑战
《规划》提到,为缓解粮食流通设施严重不足和落后的局面,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先后进行过机械化骨干粮库、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利用国债建设中央储备粮库等3次大规模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但是,现代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远没有建成。《规划》认为,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供需形势的变化,国家粮食供应安全仍面临六大严峻挑战,即粮食 收储设施能力严重不足、粮食物流通道不畅、粮食应急供应能力薄弱、粮食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粮情监测预警滞后、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
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07亿吨,相对于3.98亿吨的商品粮数量,粮食仓储仓容缺口巨大,主产区中东北尤为严重。《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 (2009-2020年)》确定的原建设规模已不能满足新的需要。基层粮食收储设施陈旧老化严重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安全生产隐患很大。这些问题叠加交 织,挑战着粮食收储供应的安全。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应急保供任务艰巨。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设施陈旧落后,功能不完善,配送效率低,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等应灾应急供应能力尤其薄弱。
随着粮食生产继续向主产区集中,主销区和西部地区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北粮南运”格局更加凸显。2014年全国有1.65亿吨粮食跨省运输,原粮跨省 散运比例约25%,以包粮运输为主。特别是铁路散粮车因回空问题而尚未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运营,东北粮食入关和西南、西北流入通道能力不足。
与此同时,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但由于储存条件差、设施简陋等,农户储粮损失比例约8%左右。加上粮食仓储装卸运输抛洒遗漏、过度和粗放加工,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超过3500万吨,餐饮消费环节的浪费更是触目惊心。
政府将建立规划考核评估机制
在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解决粮食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决定要大力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以下简称“粮安工程”)。
“粮安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粮油仓储设施、打通粮食物流通道、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障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等。
上述负责人称,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粮食局就“粮安工程”建设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开展“粮安工程”建设规划起草编制工作。
《规划》确定“粮安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粮油仓储设施、打通粮食物流通道、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障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 损等方面,目的是彻底改善粮食仓储、应急等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粮食收储供应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实施“粮安工程”是粮食流通工作的“守底线”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5年至2020年。
为完成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规划》建设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应急建设期(2015年),重点解决仓储设施不足等紧迫问题,核心是主产区仓容建设和 “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二是整体推进期(2016~2017年),全面推进粮食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全面建成期(2018~2020年),全面完成 “粮安工程”建设任务。
其中,2015年底前完成集中新建仓容1000亿斤任务,实现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户数达到1000万户;到2017年完成全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到2020年基本消除“席茓囤”等露天存粮以及完成其它相应指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6-17/6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