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我国应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个重要原则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产品如何销售,都应当由市场决定。我国现阶段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育市场显得尤为迫切。政府应该在发育市场关系、建设市场体系方面发挥推动作用。就农产品市场而言,主要是搞好布局规划,完善交易规则,发布市场信息,培育市场主体。

  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农产品市场发育

  根据各类农产品的不同特点和供求状况,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步骤,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放开农产品价格和经营,是20多年来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得以发育的前提。可以说,农产品市场体系是伴随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发育的。80年代的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在我国农村改革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产品市场发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5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下发,基本上动摇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以统派购为主要特征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当时中央决策层的基本判断是:“多数农产品已基本实行市场交换。粮食等实行了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并行的——双轨制。商业体制和价格体系的改革正在进行。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也开始横向流动,计划指导下的市场体系将逐步建立起来。”应该说,这个判断是实事求是、符合实际的。通过那几年的改革,农业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其突出表现是,在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中,由市场机制决定的部分逐步增加,由国家定价的部分逐步减少。以农产品生产者价格的形成为例,1978年国家定价占92.6%,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仅占7.4%;1987年国家定价的比重下降到29.4%,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上升到70.6%。

  此后,为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例如,针对部分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后出现的体制回归,以及部分地方、部分品种迟迟不放开价格和经营等问题,中央于1987年初提出:定购以外的粮食要真正放开搞活;肉、禽、蛋、菜等鲜活易腐商品,尚未放开的品种和地区应当积极准备放开;其它农产品,凡已完全放开的,应坚持实行自由购销;支持农民组织起来进入流通;按合理流向发展地区间横向流通,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切不可相互封锁,人为地堵塞流通。又如,针对愈演愈烈的农产品“大战”和地区封锁,1991年召开的全国农村经济工作经验交流会确定:除了棉花、蚕丝、烟草实行专营外,粮食、油料在完成国家定购任务以外的部分,以及其他已经放开的农副产品,必须真正放开经营,实行市场调节,严禁地区封锁,打破人为壁垒。

  从总体上看,除少数农产品在较长时期内仍由国家控制价格和经营(如棉花直到1999年9月1日才放开价格,经营渠道仍未放开),以及少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在“统”与“放”之间经历过多次反复(如粮食)外,其它多数农产品自80年代中期以后就陆续走上市场化道路。经过这些年的发育,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初步框架已经形成:收购市场以无形市场为主,有形市场为辅。收购市场就是产区初级市场,是生产者出售产品的市场,也可称为生产者市场。目前的情况是,在多数地方,多数农产品是由生产者送到收购者手中,或者由收购者到生产者那里购买,买卖双方基本上是平等自由地交易,这实际上是一种无形市场。生产者和收购者在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有形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为数不多。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的重要集散途径。随着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在一些农产品集中产区,批发市场成为生产者出售农产品的重要渠道。在产区批发市场,买方多是贩运者,卖方多是生产者,其主要功能是“集”,把农产品从众多分散的小规模生产者手中集中起来。在销区批发市场,买方多是零售商,卖方多是贩运者,其主要功能是“散”。产区批发市场的买方和销区批发市场的卖方基本上属同一群体。无论是产区批发市场还是销区批发市场,目前都出现了一些全国知名的市场。产区批发市场中,以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知名度最高。销区批发市场较多,规模最大者为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1998年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达到196万吨和103亿元。零售市场以有形市场为主,无形市场为辅。农产品零售市场以集贸市场、副食商店、粮油商店以及超市等有形市场为主要形式。生产者、零售商与消费者在有形市场之外直接进行交易的为数不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粮食 市场调节 组织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