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三农风向标,在会场内外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大讨论。比如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城镇化难题、村建设、宅基地改革等等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发表看法,提出中肯的建议。
热点一: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作为重要板块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现代农业是什么?如何发展?代表委员们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吴沛良说,要想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得靠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吴沛良总结的办法就是“提高老农民、培训民、吸引有智慧的农民”。
吴沛良:“提高一批老农,这些老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们有经验,所以提高一批老农;第二培育一批,就是职业农民,他们哪里来,就是出去打工的,但是他们又融入不了城市,积累了资本,开拓了眼界,有市场意识;三就是智农,有智慧的知识分子,但是政策上要有吸引的政策。”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要提升科技实力,提升粮食基础保障能力。
余欣荣:“要提升科技的支撑能力,加快现代种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实现藏粮于技。”
热点二:新型城镇化实现新突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发展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要实现新型城镇化,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医保、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才是关键。
刘永好:“在新的城镇里面,他们的社会保障,他们的养老,就医能够得到保证,我觉得这是新型城镇化是否成功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建议,解决就业问题,就要加大对进城农民的职业培训。
郑俊康:“城镇化更要体现产城融合,我们让人们进的来,不光有就业,而且能够真正融入到城市里面去,那就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养。”
热点三:粮食质量安全 代表委员对粮食质量安全很关注,他们说,粮食质量安全首先要控制源头,其次加大执法力度,让人们的饭碗里装上放心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霍学喜认为,当前的小农经济,促使了农产品生产时的种种不规范行为。
霍学喜:“小规模,过度竞争的食品企业很多,农村中西部地区,黑作坊遍地都是,产业组织化程度很低,行业联盟,能够自律企业行为的组织基本没有。”
如何破解这种“不规范”?全国政协委员、正大集团副总裁 杨大伟说,以正大为例,将农户的资源集约起来,把他交给更加规范、专业化的新的经营主体去经营,可以大大改善生产环节的种种不规范,他提到两个词,叫“动机和能力”。
杨大伟:“只有从源头上改善,才叫治标又治本,监管,后面都不行。这个就要有一个动机和能力的问题。比如你说,现在监管部门有这个动机农民其实也有这个善良的心愿,但是他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怎么把食品安全长城造起来,就要把权力、科技、资本,通过一个新的经营主体去结合。”
热点四:美丽乡村建设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中国现代农业背景下,如何继续加强我们的“村建设”。来听代表委员们的看法。
当前,很多地方更重视物质建设,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脱离了地方实际,反而带来一些阻碍。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认为,现在有一些盲目照抄照搬,复制的方式,实际上没有给村建设带来益处。
王海波:“现在村建设一些房舍的改造出了问题。一些改造破坏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导致高能耗,冬天要烧很多煤取暖,夏天要烧很多煤降温。像这种硬件要在以后的建设中注意。这些硬件建设都应该和产业发展和农业的多功能方向,相结合。”
陈锡文建议,村建设除了在政令落实、政府主导等方面加强之前外,调动和发挥农民参与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也是重中之重。
陈锡文:“村建设我们从来强调:农民是主体!政府要引导他,支持他,但不能替代他。政府对农村村建设,你要怎样全包下来?这是不可能的。你很多的基础设施是和农民的生产生活连在一起的。”
两会只有十三天,关于农业相关问题的讨论远远没有结束。我国目前农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不仅要进行讨论,更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农业实际、保护大多数农民利益的改革道路,才能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目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3-19/6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