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春耕生产由南向北全面展开 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稳健起步


  本网讯  又是一年 “春分”时。北方农谚讲,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南方农谚讲,三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全面进入春管春播的大忙时节。据 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各省反映,各地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抢前抓早,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春耕生产顺利开 展。

  今年春耕生产开局良好,有四个标志:

  一是夏粮生产基础较好。

  预计面积稳中略增,当前苗情长势是近年较好的一年。小麦返青期一、二类苗比例88.8%,同比高1.8个百分点,是近十年同期比例最高的一年。特别是占全国小麦面积40%以上的河南、山东两省小麦苗情明显好于上年。

  二是粮食种植意向稳中略增。

  据种植意向调查,今年全国粮食面积稳中略增,棉花、糖料面积继续调减,油料面积持平略减,蔬菜面积扩大。

  三是农资量足价稳到位率高。

  “两杂”种子供应充足,化肥、农药、农膜供应能满足春耕需求。据我部监测,受国际化石能源价格下降的影响,2月份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较上年同期普遍呈下降趋势,利于降低投入成本,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四是春耕备耕准备扎实。

  南方水稻产区及早准备水稻秧床,大力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和机插秧。西北地区狠抓春季覆膜,全力保墒保春播。东北地区及早做好抗春涝抗春旱各项准备。目前,华南地区早稻进入播种育秧期,育秧进度与常年相当。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已准备就绪,为适时春播、一播全苗打下良好基础。

  各地反映,今年春耕生产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两个任务重”:

  一是小麦苗情不平衡、春季田管任务重。

  今年江淮地区稻茬麦长势弱于去年,黄淮海地区部分小麦旺长趋势明显,河北西南部、河南局部麦田墒情不足,暖冬导致病虫越冬基数大,小麦春季抗旱防病春管任务繁重。

  二是气候不确定性大、抗灾保春播任务重。

  由 于厄尔尼诺事件在今年春夏季明显减弱,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很大。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国气候为中等偏差年景,春季东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春涝、西部出现春旱,长江流域可能出现连阴雨,给春耕整地和适期播种带来困难。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农业部及早安排部署,在立春第二天就对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工作进行 了部署,制定下发了春季田管方案。要求各地搞好组织发动,迅速掀起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热潮。先后多次派出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到粮油主产区指导春耕春管工 作,推动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全力促进春耕生产顺利开展,赢得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的主动权。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一年。“春为岁首,农为行先”。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中央部署,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 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立足抗灾夺丰收,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指导服务,全力抓好春耕春播各项措施的落实,力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好头起好步,努 力保持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好势头。

  一是调优结构稳面积。

  落实好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引导农民种好粮。优化结构布局,集中力量保重点,稳定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因地制宜调减高纬度、干旱地区玉米种植,改种耐旱的杂粮杂豆、薯类、青贮玉米等作物,力争粮食面积保持稳定。

  二是狠抓科技创新攻单产。

  继续抓好重要环节技术指导,搞好春季田间管理,根据苗情长势和气候特点,促控结合,分区域、分作物落实关键技术。突出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全力攻克影响单产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环境改善等技术瓶颈,集成一套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绿色环保可复制的技术模式,打造一批增产增效并进、生产生 态协调可持续的示范区,促进均衡增产。

  三是强化基础建设提能力。

  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 准农田,支撑粮食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开展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平衡养分、修复耕地,实现“藏粮于 地”。同时,启动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现节本增效、环境友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水稻 粮食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